隆万盛世 第877节
现在的形势,在京的官员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更何况他还是锦衣亲军。
不过和内廷人想的一样,别看外朝闹得沸沸扬扬,只要宫里不发话,就没人能奈何冯保。
皇帝,是肯定不会向自己这位大伴挥下屠刀的,至于太后,徐爵不确定,但想来应该不至于。
毕竟,按照锦衣卫偷听到的消息,文官这次的目标可不仅仅是针对冯保,暗中还有人在议论,是否是要砍向陈太后。
虽然只是议论,但已经让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高度重视,已经秘密集结了精锐卫所校尉,全部都不放假,时刻准备接旨平叛。
当然,这只是朱希孝私下里做的准备,而没有上奏宫里。
可以说,高拱的一番动作,在京城其实已经掀起滔天巨浪。
从皇宫里出来,徐爵来不及回家,就直接带着亲卫换上锦衣卫的快马出了京城,向着天寿山方向奔去。
而这些动作,或许落到有心人眼中,但却没有被高拱看在眼里。
他行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利用文官集团的力量驱逐冯保,他可不相信宫里人会敢于和天下文官作对。
是的,不管他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但在这一刻,他绑架的是全天下文官的利益。
当年三杨内阁的时期,就是他们文官崛起之始,高拱不相信大家会不跟着自己干。
而此时,皇城慈庆宫,太后陈氏寝宫。
实际上,这个时候,小皇帝朱翊钧还没有下旨加封陈皇后和李贵妃为太后,所以她们现在的身份依旧是皇后和贵妃。
但是,不管是内廷还是外朝,私下里其实已经都称呼陈皇后为太后,而李贵妃则比较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今日在这里的,正是陈皇后和李贵妃。
虽然死了老公成了寡妇,可两人年龄都不大,不到四十的岁数,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
两人在屋里,并没有感叹皇帝的死,而是在商量着外朝的情况。
“妹妹,孟冲又送来许多弹劾冯保的奏疏,你说该怎么处理?”
陈皇后其实是有主见的,但是她为人太过正直,甚至比许多读书人还要迂腐,所以当初才会冒着触怒隆庆皇帝进言,而被打入冷宫多年。
其实不需要什么人提醒,看着这些奏疏,陈皇后也感觉到高拱这把操作玩的有点大,而且很迷,因为最终的目标看似就是对着自己来的。
那日在乾清宫,她和内阁三人,还有冯保,可都是亲耳听到皇帝的遗言,他是没想到高拱会利用所谓祖制来对抗皇帝的遗命。
“冯保必须保住,姐姐不需理会就是了。
人在宫里,外朝还能怎么样。”
李贵妃,也就是万历皇帝生母开口劝慰道。
其实,她的心里一点不比陈皇后紧张,要知道,坐那个位置的是她的儿子。
若真如一些人所言,高拱有不臣之心,那不是要把自己儿子陷入危险之境。
虽然认识高拱这么多年,高拱看上去不似这样的人。
隆庆皇帝的遗言,陈皇后和李贵妃早就讨论过,毕竟在这个情况下,她们也没有人帮他们出谋划策。
隆庆皇帝遗言,给冯保顾命之权,其实明显就是要限制外廷,或者说高拱的权利。
无论如何,朱翊钧岁数太小了,他需要时间成长。
“可是.”
陈皇后还是有些担心,她不是担心其他,而是担心外朝失控,因为一个奴才让整个大明朝廷的运转出现问题。
真要出现那样的情况,她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先看看吧,如果高拱真有不臣之心,就命令朱希孝抓人,无论文官如何反抗,都必须强硬对待。
只要坚持到张阁老和魏阁老回京,高拱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李贵妃开口道。
现在不敢动高拱,一是没有理由,二就是内阁无人,抓了高拱怕朝政就耽误了。
“那就再等等。”
听到李贵妃的话,陈皇后微微颔首。
毕竟是女人,她也不是很愿意在这个时候就对先帝信任的大臣动手。
或许,缺乏出手理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毕竟高拱可是内阁首辅,即便是夏言,也不是在任上被抓的,而是卸职后才被嘉靖皇帝出手拿下。
如果对当朝首辅出手,那还不被天下人嗤笑,嘲笑先帝的眼光。
本身这次的事儿,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若是出此下册,或许真会被文人口诛笔伐到死。
说完正事,陈皇后和李贵妃忽然就是一阵语塞。
其实两人虽然关系好,可事关重大利益的时候,也未必能齐心,而现在两人中间的一道坎,就是尊号的问题。
陈皇后是小皇帝的嫡母,李贵妃是生母,按说嫡母肯定是太后,而生母却未必,这要看皇帝的心意。
第832章难题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是成祖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后,亲自选择的陵地。
为选择一块理想的“吉壤”,朱棣从全国各地召聚了一批有名的风水大师,让他们跑遍了北京周围的山峦岗地。
这些风水大师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几个月,最后遴选了五处山陵,绘出图样来让朱棣圈定。
朱棣又让他最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大相士袁珙参加意见,多方斟酌,终于把风水大师廖均卿挑选出的黄土山选定为皇陵。
不过朱棣嫌黄土山名儿不雅,遂亲改其名为天寿山。
这天寿山的确是一块难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里,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余脉虎踞龙腾,悠远有致。
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称为龙山,右边称为虎山。
天寿山正中就是朱棣的长陵,自朱棣之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一共八个皇帝的陵寝都在这天寿山中。
而正在修建中的穆宗朱载垕的昭陵,已经是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
古代陵寝,那都是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工程,地下的地宫是停放皇帝梓宫的地方,而地上也按照皇宫标准修建,周围还会建造一些宫殿,供前来祭祀的人休息。
在昭陵外的感恩殿,徐爵见到了张居正。
“咦,这不是徐爵吗?怎么,你被派到这里来当差了?”
张居正看到人,乐呵呵笑问道。
“张阁老说笑了。”
徐爵急忙答话。
其实下面人通报,说徐爵来此,张居正就知道,这是冯保没理解他的用意,所以派人过来看看,等着他支招。
“我是奉我家主人之命,来此求见张阁老。”
徐爵又继续说道。
“何事?”
张居正故作不知,随口就问道。
“京城这两日的情况,张阁老想必也知道了,我家主人被高拱针对,还请阁老赐教一二,我家主人感激不尽。”
徐爵急忙答道。
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在别的地方当然可以颐指气使,可是在内阁阁臣面前,还是没有骄傲的资本。
更何况,这次他出来,就是冯保叫他来请张居正指教的,所以态度也是诚恳。
“户部的银子,拨出去没有。”
张居正没有直接回答徐爵的话,而是看似扯起闲篇来。
户部的银子,自然是指高拱让户部拨给李贵妃的二十万两头面银,摆明了高拱想讨好李贵妃,也就是小皇帝的生母。
这里面,其实张居正也看到了高拱阳谋的一部分。
打倒冯保后,或许高拱还真未必没有趁胜追击,继续针对陈太后的意思。
陈太后倒了,谁最得益?
那自然就是小皇帝的生母李贵妃了。
现在朝堂的局面,本该是他这个内阁首辅出来说明情况,洗清陈太后和冯保擅改遗诏的嫌疑才对。
可是到现在,不管是高拱还是高仪,都没有站出来。
而这样的情况下,陈太后或者冯保出来解释,其实是不会有人听的。
而且,阁臣这样的表现,也更容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以为,内阁是受到来自宫里的压力,不敢表态。
“户部的银子,已经拨了。”
徐爵在锦衣卫,虽然不能干涉朝政,但是对消息确实非常灵通,所以马上就答道。
“李贵妃应该很满意吧。”
张居正又笑道。
“呃”
徐爵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李贵妃的态度,那当然是开心的,谁手里多了大笔银子会不高兴,而且这还是外朝孝敬的。
要知道,前年隆庆皇帝撸下去马森,也不过从户部弄到十万两银子给后宫做首饰。
她是什么也不做,就得了二十万两银子,可比先帝有面子多了。
“你家主人在裕袛的时候就和李贵妃走的近,应该知道李贵妃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投其所好,才能让他在主子心里地位更高。
至于陈皇后那里,她的性子,应该不会多说什么,大可放心就是。
这个话你记住,回去告诉他就好。”
张居正说道。
“可是现在外朝百官不断上奏弹劾我家主人,言辞激烈,尽是胡编乱造,恶意抹黑”
徐爵虽然不知道李贵妃还想要什么,可是他这次来这里,可不是请张居正支招怎么向宫里贵人献媚的,而是面对外朝弹劾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