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28节

  “不瞒徐大人,下官过去在盐运司判官位置上干的好好的,还真不愿意升官去工部做事。”

  胡自皋急忙说道。

  “就这么点志向?一个小小的判官就满足了?”

  徐爵有些惊异道。

  三万五千两银子,徐爵可不认为就只值一个盐运司判官。

  若真如此,那盐运司衙门的官儿该多值钱?

  明继元而兴,明廷鉴于盐利事关军饷,亦重视盐务,专设都转运盐使司管理盐政,无论是食盐的产销、盐税的征缴、涉盐案件的处理均由其负责。

  盐课也是明廷主要现金来源,可不比地方赋税,多以实物为主,这就是收缴真金白银的地方。

  运司衙门秩从三品,设有运使、同知、副使、判官四种官职,皆是运司正官。

  各盐运使司,运使各一员,同知各一员,副使各一员,判官员数不等。

  盖以运使为掌印正官,同知与运使同知其事,副使则副运使而行事,所以不分运司盐颗(课)多寡而各设一员也。

  判官员数不等者,盖以判官为分司催办盐课之官,如两淮运司有泰州、淮安、通州三分司,则设判官三员;长芦运司有沧州、青州二分司,则设判官二员;两浙运司有温台、宁绍、嘉兴、松江四分司,则设判官四员。

  可见,运使、运同、运副三员是属于决策层官员,即所谓的“运司长属”,三者共司鹾务,又相互牵制,分司例以运判管理。

  按照元代的“立仓纲运”制度,分司判官的职权主要是管理分司盐仓为主,他们需要催征盐课,安排船、夫运盐入仓,稽查食盐出纳。

  判官可不就是管着一地盐场,进出皆由他负责。

  盐商盐贩要进盐,若不把判官喂饱,人家有几十个理由敷衍、拖延交付时间,就算你有盐引也是如此。

  即便你身后势力再大,人家也有的是办法解决。

  所以,即便是朝廷权贵的人去盐司要盐,也得按照规矩来。

  所以这盐司虽隶属户部,但和漕司类似,都是各有统属,正常情况下是外人无法干涉的衙门。

  当然,上官核查、监督还是要的,但是能做到盐运使,自然在户部,甚至朝中也是大有关系之人,实在是其中利益太大。

  而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衙署里,就数盐运一道油水丰厚。

  魏广德当初刚到明朝,都有进盐运的想法,只是知道没戏,才不敢奢望,只是想着就近能进九江钞关就好。

  当然,好处也不是基层全拿走,都得按照规则上缴盐运司,和正官一起分润其中好处。

  听到徐爵的话,胡自皋心惊之余,自然也明白对方的意思。

  貌似,推自己回盐运司做判官有点小题大作,看样子自己再往上活动一下也非不可能。

  心动了,当即打蛇随棍上说道:“徐大人,若能得大人垂青,得冯公公信任,下官一定把差事做好,让大人,还有冯公公满意。”

  “哦,呵呵.”

  看胡自皋明白自己的意思,徐爵心里也是大乐。

  要是自己人能够插手盐运衙门的话,那好处肯定多多。

  只为了一个判官,胡自皋就愿意抛出三万五千两出来,还有第一次来拜访自己时上千两银子的礼物,可见这个官职,一年的油水该有多么丰厚。

  “好说好说,来日我回京城,一定在冯公公面前为你说话,帮你争取一下。”

  徐爵含笑说道。

  “不知徐大人几时回京,下官还另备薄仪孝敬冯公公,还请徐大人一并带回京城。”

  胡自皋大头已经出了,自然不会在最后时刻掉链子,当即又说道。

  他打算回头再去找找,拿出两三千两银子购买珠宝玉器,分送冯保和徐爵二人。

  好吧,这就是他口中的薄仪,已经是普通百姓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财了。

  “我打算后日离开南京,返回京城。”

  徐爵说道,又伸手拿起装着佛珠的木盒笑道:“有了胡大人进献的礼物,想来太后娘娘一定会非常高兴。

  娘娘高兴了,冯公公也会开心,你的事儿,放心就好。

  只是来日发达了,可别往了徐某之功就是了。”

  “不敢不敢,全劳徐大人美言。”

  胡自皋急忙躬身道:“既然大人后日返京,明晚下官在倚翠楼要一个雅间,为徐大人践行。”

  “哦,呵呵,好好好。”

  徐爵听到胡自皋又要安排宴席,当即欣然应允下来。

  说起这倚翠楼,倒还真没去过,但也闻名已久。

  不是他不愿去,而是这段时间每晚在这处宅子里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都已经被拜访结交的官员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最后两日的时间,还是他推掉其他邀约,就为了钓胡自皋这条大鱼刻意留出来的。

  帮胡自皋,在徐爵看来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以自家公公和张首辅,魏次辅的关系,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从徐爵宅子离开后,胡自皋坐上自己的小轿就前往倚翠楼安排去了。

  说起这倚翠楼,倒是不属于南京十六楼之一,而是民间兴建的楼阁。

  南京为六朝故都,素有“北地胭脂,南朝金粉”之誉。

  衣冠文物,甲于江南,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冶艳名姝,不绝于史。

  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敕令建造轻烟、淡粉、梅妍、柳翠等十四楼以容纳官妓,风流天下,盛极一时。

  过了一二百年,到了隆庆年间,这秦淮河畔的莺花事业,越发的蓬勃,即便是到了后世,世人还津津乐道秦淮八艳的故事。

  “十里秦淮灯火灿,亭台楼榭绕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古籍齐珍满乌衣。“

  这首诗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代当时的秀美风光和繁华市井。

  从武定桥到利涉桥,再延伸到钓鱼巷,迤逦以至水关临河一带,密簇簇儿地一家挨着一家,住着的莫不是艳惊江南的名妓。

  这些名妓们的居所称作河房,亦称河楼。

  凤阁鸾楼都构筑得极为精巧华丽,雕栏画槛,丝幛绮窗,看上去宛如仙家境界。

  还有那行走于河面的楼船画舫,每晚更是莺莺燕燕、笙歌曼舞,令人流连。

  这一带出名的河楼虽有不少,但其中最叫响的,莫过于停云、箐荷、倚翠三家,皆因这三座楼的主人都是色艺双佳、技压群芳的当红名妓。

  公子王孙,豪门巨贾,到了南京,都想登门造访,一亲芳泽。

  因此,想得到她们的眷顾,都得提前预约。

  胡自皋有银子,当初来到南京做官,自然对这江南佳丽地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很是浪荡了一阵。

  做了一年多的恩客,今日胡自皋可不就直接见到倚翠楼当家主人柳湘兰。

  “胡大人,你说北京来的老爷,莫非就是东厂那位?”

  柳湘兰与胡自皋相对而坐,娇声问道。

  名妓虽然自持甚高,可也不得不为黄白之物折腰,何况对面还是进士老爷。

  不管你名声在士林中如何响亮,但真说起来,还是不如这有出身的官老爷,人家可是实打实通过科举之人。

  “柳大家知道就好,这位京城来的老爷姓徐,还请柳大家用心侍奉,本官感激不尽。”

  胡自皋说道。

  “知道胡大人来此,奴家还以为大人是来怜香惜玉的,不想却是这般。”

  柳湘兰故作伤心道。

  “湘兰女史,你以为在下没有怜香惜玉之心?

  从一进你的门儿,我就怅然若失。”

  “那你为何要让给别人?”

  “人家是远道的客人,我总该有点君子之风?”

  “好一个君子之风。”

  柳湘兰揶揄地一笑,“你一个六品官儿,说小也不算小了,拿着小女子去巴结北京来的大老爷,这也算是君子之风?”

第874章宽甸六堡

  “大家看看这奏疏,议一议吧。”

  内阁值房里,张居正把手里的一份奏疏递到魏广德面前,嘴里说道。

  魏广德接过来一看,也不奇怪了,只是快速浏览一遍,转手就交到吕调阳手中。

  等吕调阳看奏疏的时候,魏广德才转头对张居正说道:‘叔大兄,上次的事儿,陆尚书还记恨在心里,没有消气?’

  “哎,实不相瞒,我都托他弟带话,想用入阁来请他暂时压下不满,结果你也看到了。”

  张居正双手一摊说道:“他的乞休奏疏上午还是递到我这里,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再劝劝吧,现在朝中,还真难找到比他更加适合礼部尚书的人了。”

  魏广德叹气道,随即又压低声音说道:“叔大兄,这份奏疏你可想好了,递上去,上下还不知道有多少非议。”

  “善贷,你应该知道当今大明的局势,若不尽心一番改动,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张居正迎着魏广德的目光小声说道:“此番,我决心已定,先从吏治着手,建立完备的秩序,顺便把之前的积欠催收上来,解决朝廷当下的财政困境。”

  “三思的话我就不再说了。”

  魏广德只是低声说了句,随后冲张居正拱拱手,意思自然是让他自己保重。

  “首辅大人,此奏疏把六科监督之权赋与阁臣,似乎有些不妥啊。”

  吕调阳此事已经看完奏疏,直接开口表达字的意见。

  张居正拿出的这份奏疏,正是之前他给魏广德参详的,由魏广德命名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做为张居正改革的第一步,他也是非常谨慎,不仅自己殚精竭虑,反复权衡其中利弊,也和魏广德私下里两次商议。

  其实,之前魏广德就对此有过担心。

  众所周知,六科是皇帝手中的剑,所以被赋予了和都察院一样的权利,制度建立以来一直都只受皇帝监督。

首节 上一节 92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