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74节
当下便兴趣盎然,负手去看揭帖上的内容。
并准备给这些无知之人好好的念一念。
但在看清楚了这揭帖上的内容是什么后,这中年文士神色为之大变。
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正竖起耳朵,等着这人念布告的众人,见到此幕,都满是意外。
这秀才公怎么一声不吭的走了?
“秀才公,这上面写的是啥啊?”
有人忍不住出声喊道。
“别问,我没来过!”
那中年文士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而后加速离开这里。
众人的好奇,被勾的更浓了,对于这上面的内容更加感兴趣。
不过,也有一些胆子比较小的人,见到那文士的反应后,也立刻离去,不在这里凑热闹了……
相似的一幕幕在城中多个地方发生,一些消息开始在读书人的圈里迅速传播。
没过多久,有差役急匆匆奔往各处,将这些揭帖给撕掉,带着返回衙门……
应天府尹李承恩,黑着一张脸,急得团团转。
恨不得将那写揭帖的狗贼找出来,立刻剁碎了喂狗。
何方狗贼,如此胆大妄为?
这不是把人往死里坑吗?
等到差役带着揭下来的揭帖回来之后,看到这揭帖上的内容,更是两眼一黑,差点晕倒。
气的身子都在抖。
他深吸几口气,不敢多耽搁,立刻拿着这些揭帖,朝着中书省急匆匆而去,禀告丞相胡惟庸去了……
……
“空印积弊,非一日之寒,然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屠戮千百,较之旧弊,其恶弥甚!
未闻不教而诛,可为圣王之道也。
今者日蚀现,天变生,盖干戈过甚,戾气冲霄,致干天和。
昔董子云:“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此之谓也。
为君者当法天恤民,广开言路。
若专行独断,愎谏违众,是谓独夫!
独夫民贼,焉能长久?
岂不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伏望陛下颁罪己之诏,祷于昊天,革弊图新。
如此则天怒可解,灾眚可弭,庶几寰宇清宁,苍生免陷水火之厄……”
中书省内,胡惟庸拿着揭帖读了起来。
读完之后,脸也黑了下来,身上气势吓人。
而应天府尹李承恩,虽已读过了揭帖上的内容。
可此时听到胡惟庸再度读出,还是禁不住双腿有些发软。
这写揭帖的狗贼,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独夫民贼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这和指着皇帝鼻子,骂皇帝是桀纣有什么区别?
还威胁皇帝说,皇帝要是下罪己诏,痛改前非,悔过自新,那么还能挽回。
要是坚持不改,那么上天必然会降下更大的灾祸,让天下万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至社稷动荡!
这是这个时候能说的?
这要是遇上一些性格比较软弱,读书读傻的皇帝,用这一套倒还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面对的可是陛下这等开国帝王,杀人从不手软的主。
还想要用这一套来逼迫皇帝低头,这怎么可能?
只怕一个弄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好不容易有了定论,现在逐渐平息下去的空印案,又要掀起滔天波浪了。
不知多少人又会被牵连进去!
日蚀发生,趁机上书言事不是不可以。
可是以揭帖的形式,弄这等话进行流传,可就真的太不懂事了。
“这事我知道了,本相立刻前去见陛下,请陛下圣裁。
你先回去,立刻着手搜查,看看能不能抓到张贴揭帖之人。”
胡惟庸读罢揭帖之后,神色凝重的对李承恩说道。
李承恩闻言,立刻出声应下。
辞别胡惟庸,拖着有些发软的腿,咬牙切齿离去。
势必要找到张贴揭帖之人,将其千刀万刮了!
……
“上位,写此等揭帖之人,居心叵测。
应天府尹已全力追查,务必将其寻寻到!”
武英殿内,胡惟庸对着皇帝,一脸严肃的出声说道,带着适当的痛恨。
朱元璋看着这揭帖,暗自笑了笑,这当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它娘的跑出来了。
独夫民贼这样的词,都给自己整上了,这扣的帽子是真不小。
不过,朱元璋对此却并不以为意。
若天下官吏士绅,一直都这个样子,那他是不介意做独夫的。
他们口中民,只是指他们这些士绅官吏,那自己也一样不介意做一个残民之贼!
“不用让应天府去查了。”
朱元璋摇头说道。
闻听朱元璋此言,胡惟庸不由为之一怔。
皇帝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大度?
发生了这等事,竟然不让人去查?
“咱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
胡惟庸低垂着头,瞳孔为之一缩。
果然,皇帝组建锦衣卫,不仅仅只是因为觉得,原本的亲军都尉府里,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忠心之人,用着不顺手了。
更为重要的,乃是为了重建检校,接着监视天下。
虽然到现在,皇帝那里都没有明确说,锦衣卫有这个职能。
可先前锦衣卫主要负责的空印案,已经初现端倪。
如今皇帝又来一句,他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之后,彻底印证了他的想法。
若非锦衣卫有此等职能,皇帝又有了耳目,岂能这般快就得到消息,还能准确的知道是谁干的?
这事,可太严重了!
谁想有这么个玩意,一直在盯着自己?
当真是哪哪都不自在。
今后必须想办法,让皇帝把锦衣卫裁撤了才行!
自己等这么多一心为国,志虑忠纯之人在做事。
把国家给治理的这么好,皇帝居然还弄锦衣卫,要暗中恢复检校职能,当真过分。
就不怕寒了自己这些忠义之士的心?
狗皇帝行事真过分。
“上位,此獠是谁?到底是多丧心病狂,才能干出这等事?
让臣看看这等无父无君的禽兽,是何面目。”
胡惟庸的声音里,满是义愤填膺,带着强烈的愤慨。
朱元璋道:“且等等吧,此时不宜泄露,咱也未曾令人抓捕,今后自然真相大白。”
这话出口,瞬间就让胡惟庸有种,脊背微微发寒的感觉。
不是因为觉得皇帝不信任自己,而是觉察到了皇帝这一手的可怕之处。
京师出现了直接针对皇帝的揭帖,这等严重的事情,皇帝说他知道了是谁,却又不明说是谁,也没有抓捕。
这岂不是说,等于皇帝在接下来,看谁不顺眼,都能顺势把这个大帽子给扣到头上去?
引而未发,才最是折磨人。
再配合着已经在空印案里,绽放光彩的锦衣卫,这一手,当真狠辣!
尤其是想到,昨天还有今天,自己送到皇帝这里的,众多借着日蚀上书言事的奏章,无一例外,全都被皇帝留中不发后,胡惟庸心里就更加没底。
这次的事情上,还是不要对皇帝逼迫太紧才行。
不能指望着一个日蚀,就真的能让皇帝升起多少敬畏之心……
……
正所谓好事出门,坏事传千里。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