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228节

  只要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大量关于TR-3B这款完全不遵循空气动力学的飞行器视频。

  外形就是个等边三角形的TR-3B,可以瞬间加速减速、超高速飞行甚至上天入海,简直就和UFO一样。

  对于这个传闻,老M一边不断在正式场合否认,一边又在暗地里疯狂煽风点火。

  所以战忽局,不是华国独有的,老美很早以前在玩这套了。

  为了让这个饼更加真实可信,他们甚至放了一篇关于‘搭载了惯性质量减弱装置的飞行器’专利,这篇专利现在进入谷歌专利搜索网站,输入US10144532B2,就能直接查到。

  在这项专利中,简单描述了搭载了质量减弱装置的飞行器原理,

  它有内部共振腔、外部共振腔和微波发射器三个系统,微波发射器将通过共振腔产生高频电磁波,然后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共振腔产生反重力场,从而达到降低飞行器质量的目的。

  而且这项专利所描述的飞行器外观,几乎和民间传闻的TR-3B一模一样。

  但如果有这项超越时代的技术,哪个傻子会去申请专利?

  早特么奴役全人类,然后发展成星际文明了!

  所以这摆明了就是在装腔造势,让饼看上去更香的东西。

  这个饼一开始其实是想画给老老毛子吃的。

  结果老老毛子没撑住,变成了老毛子,这个饼就没了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又想给华国吃。

  但华国根本不吃这套,

  虽然口口声声经常喊着要‘弯道超车’,但真要实际行动起来,全都是‘摸着鹰酱过河’,

  甚至过河的方式还是小步快跑,生怕被石头绊倒掉进河里了……

  憨厚老实,脚踏实地,是华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谁能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华国突然又捡起这块饼来吃了!

  如果随便换个人来吃这块饼,他们可能连研究会议都懒得开,顶多私下讨论暗暗窃喜,

  但关键是,吃这块饼的人,是不断帮华国实现直线超车,让他们屡屡受挫的康驰!

  他们不禁有些怀疑,难道歪打误撞,这条技术路线还真有可能实现?

  当然,他们虽然有点慌,但也不至于直接就信了康驰,毕竟反重力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荒谬。

  于是他们立即找了些专家学者,开始进行可行性分析。

  大部分学者,虽然对康驰的态度表示了高度怀疑,但也没有直接把话说死,毕竟谁也不想被这个一直在创造奇迹的华国鬼才啪啪打脸。

  不过一位来自波士顿大学的高能物理学家恩哈德·佩斯教授,却对康驰提出的方向非常赞同。

  “不过我不认为造一个小型粒子对撞机,就能发现并捕获到反质荷,反质荷是更加前沿的高能物理研究,我们需要重启SSC项目,建造一个比LHC能量还高十倍以上的粒子对撞机!这也是为了实现反重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听到SSC项目,这位负责收集学者建议的六角大楼专员顿时就头大了。

  更别是,张口就是要比LHC能量还要高十倍……

  “好的……我会把您的意见如实呈报。”

  “谢谢,不过我们已经针对此事,联合了物理学会及物理联合会,一起向柏宫递交重启SSC项目的申请,想必申请抵达的速度,可能比你们的汇报还更快……”

  坏了!

  这位专员一听,顿时就暗道不妙。

  谁能想到这次的事情,竟然给了这帮搞高能物理的学者一个要钱造大型对撞机的借口。

  在二战结束后,建设大型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西方各国物理学家和政客之间的博弈热门,更是科学进步、地区发展的标志。

  一个个宏大的粒子对撞机项目,争先恐后地开始启动。

  到了冷战时期,老老毛子和M国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领域,1982年M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计划被提了出来,目的是建造一个将质子加速到20TeV,比鸥洲LHC还要强三倍的对撞机。

  但是在项目启动几年后,因为老老毛子没抗住,M国高能物理领域被领先的恐惧一扫而空。

  于是建造这种扩日持久,并且费用高昂贵的大型科研装置是否真的有必要和意义,就成了各方探讨的主要话题。

  曾经在M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担任主任的埃尔文·温伯格,原本是SSC项目的坚定有力支持者,但后来突然临阵倒戈,认为SSC项目百害无益。

  “它会不会破坏科学?”

  “它会不会在经济上毁了M国?”

  “我们是否应该将这些资金,用于根除疾病,或者其他直接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努力,而不是用于太空旅行,或者粒子物理之类的‘奇观’装置上?”

  他的这三个质问,立即赢得了一大批的支持者。

  毕竟高能物理学的研究成果,通常很难在短期内带来实际效益,

  彼时的M国虽然刚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但社会经济也为此疲惫不堪,

  此时的他们,需要更加符合眼前实际利益的东西。

  于是SSC项目,最终成了M国历史上最大的科学烂尾工程,短短几年时间,浪费了数百亿美元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它被迫停工的那天,无数科学家就预言,M国科学将很难再进步,甚至有人称之为M国科学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时过境迁,现在的情况,似乎又轮回到了1982年,

  不管大家承不承认,一场东西脱钩和新冷战,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因此无论是出于科研还是政治需要,加上目前的经济基础尚且还行,如果有一大批高能物理学家向国会递交申请,SSC项目被重启,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康驰的这个采访,其实只是个导火索。

  实际上他说的话到底可不可信,已经有点无关紧要了,大家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借口罢了。

  一周后,柏宫正式接受了物理学会、物理联合会及一大批高能物理学者的提议和申请,开始对重启SSC项目召开了听证会,研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仅仅过了不到十天,这个方案就正式通过了,SSC项目被重启了!

  不过柏宫也只批准了初期的十亿美元经费,后续要不要追加,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

  ——

  “重启SSC项目?!”

  当听到蔡耀斌告诉他,自己的那套瞎扯的发言,竟然真的让老M重启了一个吞金兽项目后,也不禁感到有些惊讶。

  这时候反而轮到蔡耀斌有些担心了。

  其实对于要不要建设属于自己的大型例子对撞机,华国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声音,以杨院士为首的则认为现实收益不明显,而以王院士为首的则认为成本与成果是对等的,双方的争论持续了多年。

  “你认为这个项目,有没有可能真的搞出反重力技术,或者别的什么前沿黑科技?”

  “嗯……我对前沿的科技理论不是很了解,但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现有的理论已经完全能够支持我们发展到外太空了,确实没必要在现阶段把资源投入到这方面的建设。”

  “何况LHC已经非常强大了,我感觉在地表建设对撞机是有一个限制瓶颈的,和对撞能量大小无关……如果真要建设粒子对撞机,以后有机会可以直接在太空中建,彻底改变对撞机的环境后,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惊喜。”

  说完之后,康驰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嗯,明白了……我会如实呈报你的意见,对了,涡扇30的进度怎么样了?”

  “3月26日,有空一起去翱鹰基地么?”

  “3月26日?!”

  听到康驰连具体的日期都说出来了,蔡耀斌顿时激动得头皮都在发麻。

  “当然有空,没空也得抽出空来!”

第264章 怎么这么小?

  西京,西飞工业。

  运20项目部,巨大的总装车间内,近百人正围绕着一台胖妞加班加点地奋战着。

  而这其实还只是总装环节,在各大零部件制造车间内,还有十倍不止的工程师们在加班加点地参与到了这次的‘比赛’中。

  董俊提出的目标,是在两个月内,也就是4月18号之前,完成包括运20S的前期设计检查、模型风洞测试和实际制造等整个机身制造流程。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25天,机身的制造进度,也差不多完成了三分之一。

  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运20S,董俊也不禁为自己的团队效率感到有些骄傲。

  其实如果要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来,他完全可以拿到图纸后直接啥也不管,对着一台已经造得差不多的运20进行改造就行了。

  这样时间最少可以节省20天以上。

  但骨子里的骄傲和自信,让他根本不屑于通过任何带有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赢得这场比试。

  虽然他承认康驰确实厉害,但造一台全新的发动机难度,和造一架已经有相对成熟生产线的飞机,哪怕是需要进行动作不小的改进,难度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这都还要投机取巧,那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而且基本的职业操守,也驱使着他按照正常的飞机制造流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论证,并制造出了等比例模型进行风洞测试,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开始着手从头到尾的实际制造。

  “看目前的进度,我们可能根本用不了60天就能把它造出来了,也不知道康驰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谁知道他呢!”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持金亮的表情就有些不忿。

  原本他们以为,康驰回去后也会和他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进发动机的研发中,结果怎么着?

  先是传出大唐重工技术入股哈飞和昌河,开始对这两家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升级。

  接着又是大张旗鼓地去了钢城、平江、东阳、魔都等集团附属公司巡视了一圈,动静大得连他们都能听到。

  最后,还有心思接受媒体的采访?

  种种举动,让董俊他们觉得康驰要么就是很有自知之明地直接选择了放弃,

  要么就是小瞧了他们,根本不把他们当回事……

  无论哪种情况,都足够让他们不爽了。

  “不管他了,我们做好我们的就行了。”

  “嗯……我听说这件事可不光是蔡总特别重视,连沈首长,甚至长老院都过问过,所以到时候他要是拿不出发动机,难堪的是他自己……”

  “长老院都知道了?”

  “谁让他牛皮都快吹到天上去了……”

  “……”

首节 上一节 228/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末世来临:开局先囤百亿物资

下一篇:穿越聊天群:我,科幻天庭之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