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86节

  “雷总,关于一些激进的设计我是这样考虑的,那就是消费者是可以被调教的,他们的喜好是可以被引导的。

  在小米之前,这帮新能源车企觉得华国消费者就只喜欢SUV,只有SUV能够卖的好,车尺寸越大越好,越家用越好。

  小米汽车成功后,不也证明了市场上依然有着大量年轻人群体,他们喜欢操控,喜欢小米su7这种带点跑车概念、带点操控属性的车吗?

  我们Space想的也从来不是去挖迈巴赫或者保时捷的客户,而是从一个更小切面入手,去结合现有客户的属性,挖掘过去没有触及的市场。

  我一直都在路特斯当高管,包括我们的设计团队有很多来自路特斯。

  我认为我们的市场,华国的消费者,华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到了能够容纳路特斯这样的品牌了,只是因为路特斯的品牌华国消费者认可度不高,但不代表路特斯想挖掘的市场没人能够挖掘出来。

  雷总,您刚刚的话给了我启发,我意识到我们不是太激进了,而是我们现在的设计还不够激进。”

  雷君的话让林甲隐约有了思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她脑海里慢慢成型。

  甚至后面双方的交流,林甲都一直在纸上写写画画。

  等到沟通结束后,送雷君离开的时候,林甲有些不好意思:“雷总,我刚刚一直有点心不在焉实在不好意思,等我们第一款车造出来之后,我一定送您一台,您给我的启发太大了,我终于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产品了。”

  雷君有点纳闷,敢情逆反心理上来了,我怎么说你就非得往反方向走是吧?

  “元光,你看这样能做到吗?

  我终于想清楚了我们要追求的就是极致,极致的操控加上极致的适应能力。

  没错,我们就要做水陆两栖,S1既能在陆地上,又能在水里行驶。

  我们用全新的固态电池,它的电量能够来到800千瓦时,也就是说这个电量在水下行驶绝对能够行驶超过130公里。”

  陈元光还是没有理解林甲想表达什么:“为什么是130公里?”

  林甲见陈元光还没理解:“大陆到4v本岛上,最近的距离就是130公里。

  虽然海峡的平均宽度是180公里,但是最窄处也就是闽省的平潭岛到桃园市的白沙岬之间距离只有130公里。

  你看。”

  林甲把手上拿着的A4纸递给陈元光,这是她先前在办公室画的图。

  第一张是一个全新的车型,整体更加流线型,也更加锋利,在一个丘陵上,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第二张则是该车在水下行驶的样子。

  “我们到时候的宣传就是,光甲汽车的第一辆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栖汽车,到时候到平潭岛靠近海的地方找个悬崖,然后开着它从悬崖上一跃冲出,在快到海平面的时候它能够提供一个短暂的滞空,能做到平稳入水。

  进入水下之后,进行变形,变成适合水下行驶的形态,然后一路开,横跨整个海峡,到达桃园市的白沙岬。

  我计算过,和汽车大小类似的普通电驱动船只行驶130千米,大致需要消耗70千瓦时的电量,我们就算翻倍,800千瓦时的续航也足够它穿越整个海峡了。

  你想想看,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广告,有比这更好的效果吗?

  我们给它塑造的企业形象就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林甲从和雷君的交流中,读懂了之前华国造豪华车之所以一直没能成功,因为他们不够激进,总是想着组合别人成功的因素去造车,但凡抱着这样的想法,想去攻克百万以上的市场,是很困难的。

  而靠着全新的概念,抢占过去没有人占领过的心智,顺便还是横穿海峡,是个老中都会被这样的营销理念给打动。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气质,如果我们真的要以光甲为名,我们肯定得有创新,而我们要做的创新,绝对要符合光甲的气质。

  光甲的气质就是无所不能,我们一直在做的探索宇宙边界,那么我们的汽车品牌也要去探索过去没有汽车探索的边界。

  水陆两栖这个概念本身是很好的,但它不够具象化,它只是抽象的概念,我们的车可以在水里开。

  无非就是这样,但当纪录片用它横跨海峡,从平潭到桃园,那它就具备了足够情感上的连接。

  它在理念上又做到了和光甲航天高度相符。”

  “确实很不错,听的我都热血沸腾了。”陈元光连连点头。

  还有什么比扯到大岛,更让人热血沸腾的吗?

  至于说像这种横跨要获得对方的同意,要和对方沟通,在当下这个大背景下,对方敢说一个不字吗?

  他们的意见早就一点都不重要了。别说没部署鱼雷,就算部署了,燕京喊他们自己给主动拆了,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去拆。

  “更重要的是,这是光甲航天造出来的车,还有比这更战狼的吗?

  更能给消费者带来联想的吗?”

  而这次光甲航天的新车,更是能进一步挖掘了老中们的爱国情绪。

  林甲问道:“我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上能不能做到?”

  陈元光说:“当然可以,这不难,只是要按照这样去设计。

  包括了变形、还要有足够好的密闭性和水下动力,还要加上一定的滞空能力,那它不仅仅底盘要用新型材料,整个车身都要用新型材料来打造。

  才能让它既具备足够的水陆两栖能力,又具备滞空能力,还能有很好的操控,这样造的话,成本肯定是控制不住的。

  甚至你卖100万一辆,都有可能会亏本。”

  林甲问:“你就说这样的设计极致不极致吧?”

  陈元光点头:“极致倒是挺极致的,可唯一的问题就是我寻思应该没多少人会真用它来横跨海峡啊。”

  林甲又是扶额又是叹气的:“元光,你起码也是身价千亿的富豪,但是在享乐上完全没有对应的心态。

  尤其在豪车上,你这就是屌丝心态。

  说白了我们的目标用户,在乎的是我们的产品能提供什么情绪价值。

  买比亚迪仰望的用户,他们真会用那个水上悬浮功能吗?它那车载无人机不是鸡肋?加装一个无人机要六万,我买个无人机放车里顶天一万,为什么要加装呢?

  对会买豪车的富豪们来说,他们在乎的是否能装逼,而不是实用与否。

  我们把车设计的再烂,再难开,只要能装逼,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单。

  如果这部分人群,他们在意实用性的话,那奢侈品品牌全部都得死完。”

  “好吧。”陈元光辩解道:“我也开过豪车好吧。”

  林甲吐槽道:“奥迪也能算豪车?我还是没能把你照顾好,对我们来说,奥迪顶天算个代步。

  也就你现在身份不适合去开国外豪车了,不然我非得今天带你去买一辆劳斯莱斯让你开不可。”

  “我之前你家的保时捷我也坐过啊,在纽约的时候,你那保时捷我也开过。”

  林甲已经不想辩论了:“好,今天你们开会怎么样?”

  陈元光说:“还能怎么样,他们担心阿美利肯会赶上,另外就是担心原本选址的月球基地会受到阿美利肯核弹变轨影响。

  然后讨论了一下对策。

  目前想的是看能不能在月球上部署一套反导弹系统来为月球基地提供防护。

  专门把可能的小行星给击碎。

  这目标有点大,传统的陆基反导弹系统动不动就大几百吨,搬到月球上成本太高。

  现在在考虑基于常温超导打造一套超高功率的激光反导系统部署上去。

  但这也是类似的问题,激光反导针对哪些岩质小行星有效果,可针对金属小行星压根没有效果。

  你最好还是用传统导弹来逼迫它变轨。

  今天一直在讨论,还有提,阿美利肯什么时候核弹变轨测试,我们就先他们一步,把小行星给炸走的,说永远不给他们机会。

  现在大家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这种会我再也不去开了,浪费我时间。”

第431章 压根没想让你提意见

  “元光,不不不,你没明白这样的会喊你去是干嘛的。

  压根就不是让你提意见的,这会说白了是在分蛋糕。

  核弹变轨,这么重要的技术实现了,由我们承办,然后整个工程都秘密分担给了大量青年学者和军队,别说其他院士没能分到一杯羹,就连华国航天方面分到的蛋糕都没多少。

  还剩下半年,大家不得找点存在感,好好找个围绕这个的课题来做的?

  光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技术优势,阻止敌对sl发展相关技术,这个课题去申请一个国家级项目绰绰有余。

  未来如果阿美利肯又或者是其他国家实现了核弹变轨,要如何防御月球基地,这个同样也能申请国家级项目。

  这种只要提方案做分析、不需要实操的项目,完成之后少说也能弄个二等技术进步奖,这不就纯纯蛋糕吗。

  怎么可能你说两句就按照你的意思来?

  你去参加这种会,分蛋糕的本质就决定了,无论你说什么,别人都会反驳你的。”林甲洞若观火。

  陈元光听完后觉得自己还是没在国内的研究体系里混过,但凡进过一个国内的课题组,也不至于看不出来。

  “那怎么请到了燕京那边的大佬线上参会?”陈元光问:“对大佬来说,这个蛋糕他肯定看不上吧。”

  如果不是燕京那边非常有份量的大佬亲自出席,陈元光也不会去参加这会。

  林甲解释道:“因为这件事本身确实对燕京来说很重要,燕京参会是表示他们的重视。

  但对于其他参会人员,这就是分蛋糕,大家都想争这块蛋糕。

  最大蛋糕已经给你了,剩下的边边角角大家自然寸步不让咯。”

  陈元光再问:“不对啊,结束之后,来申海这边参加的院士,有很多都来给我递名片,希望能够和我在这个项目上合作。”

  林甲说:“当然得找你合作啊。

  尽管这是一个务虚的课题,大家要的是这个履历来镀金,但是课题组里有你的名字那会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原本可能是二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如果做的让燕京那边不满意,可能是三等,但一旦挂了你的名字,那一定会是一等。

  再者,你加入进去会和他们争夺项目资金的分配权吗?会往里面塞人吗?

  不会吧。

  他们需要付出的无非是在名字上给你加个署名,就能够让原本的小蛋糕变大蛋糕,这点付出真的多吗?”

  林甲接着说道:“这就是人性。

  学术界和企业比起来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本质都是由利益所驱动的。

  甚至学术界因为不需要对市场负责,它腐坏的速度会更快。

  以光伏为例,工业界需要制造产品,产品会经过市场检验,你把产品吹的再天花乱坠,光电转化效率吹的突破极限,拿到市场上去一检验就得露馅。

  而学术界的产品,光电转化效率随便吹,这数据为什么我能做出来,你看了我发表的论文无法复现这是你本事不行。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几年院士学术造假还少吗?

首节 上一节 386/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