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0节

  第一台9A-01号原型机修改了高压压气机叶片和供油部分的一些不合理设计,换装全新的国产油泵、轴承和齿轮组,并且将原来的轴承组件整合起来。

  由此减少了零组件的数量,拓宽了喘振裕度。

  到这个时候,虽然修改的地方还不少,但仍然属于对原型发动机的小修小补。

  不仅性能标定并没有变化,热端部件的核心设计也维持了原装,因此基本性能也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自重减轻了大约75公斤。

  但是在1997年年末开始生产的第二台原型机9A-02号上,变化可就比较大了。

  为了测试全新主动冷却技术的有效性,常浩南专门要求606所的技术人员修改了发动机性能标定。

  通过提高燃烧效率以及升级航油的方式,把涡轮前温度提高了大约50-60℃,达到接近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水平。

  而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此,第二台原型发动机的压气机也被修改,在9-12级高压压气机叶片上采用了在涡扇10研制过程中开发出的叶片分离流主动控制技术,将压气机的总压比提高到22-23左右。

  只不过,由于制造工艺的研发还需要时日,所以这台发动机在生产制造时采用的电解加工、电子束焊、精锻、精铸等技术,仍然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上。

  尤其是涡轮和燃烧室内壁的气膜孔加工。

  相比于一打一个准的圆孔,常浩南开发出的带前倾角簸箕形孔对于410厂开发出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相当不友好。

  不仅每一個孔的加工相比涡喷14都要多上数个工序,后续的磨削加工和质量检测也要对应增加步骤。

  良品率还低了不少。

  总之,虽然常浩南恨不得发图之后的第二天就能开始测试这台使用了不少涡扇10技术的发动机,但410厂即便专门腾出一条产线,24小时三班倒进行生产,还是用了两个多月才把9A-02号机给生产出来。

  ……

  410厂的发动机总装车间门口,常浩南和钟世宏、张振华并排站在一起,看着总算完成了厂方整机检测的发动机被缓缓装到专门设计好的发动机托架上面。

  张振华特地走上前了两步,伸手在半空中发动机的尾喷口上轻轻拍了两下。

  盛京,一月中旬的早上。

  气温差不多得有个零下20℃左右。

  金属的尾喷口彻骨冰寒,把没什么心理准备的张振华冻的一个激灵。

  不过,他还是没忍住,又轻轻抚摸着裸露在发动机机匣外侧的燃滑油管路。

  沉醉的表情略显变态。

  直到发动机被吊装组固定好,并开始用货箱进行包装,他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回来。

  “斯贝,国产化搞了二十多年,咱们总算是造出一台100%国产的发动机了……”

  伴随着面前泛起的阵阵白雾,张振华不无感慨地说道。

  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之前的9A-01号机仍然有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零组件直接使用了英国进口件串装。

  但这第二台原型机,由于各方面改进巨大,英国的原装件已经无法适应其工作状态。

  因此,所有部件均为在国内新生产的。

  在这个过程中,410厂也验证了金属喷涂、真空热处理、轨迹焊、真空钎焊、数控弯管等几项关键新制造技术的应用,为下一步涡扇10的制造打下了基础。

  “是啊,可惜就是有点太晚了……”

  钟世宏摸出圆珠笔,一边在出厂单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一边回应道:

  “当年引进斯贝之后,中间又摇摆了足足十几年,现在把国产型号搞出来,就算性能比原装货更好,前景也比较有限了……”

  斯贝的引进,还隐藏着一段410厂和430厂之间的爱恨情仇。

  前者当年坚持要继续搞涡扇6,而后者则认为应该从斯贝搞起。

  非要说的话,最后算是落了个双输的局面。

  事到如今,谁是谁非早已经说不清楚。

  好在对于钟世宏和张振华这一代人来说,倒也没有太多相关的记忆。

  两个单位之间的火药味,随着涡扇10项目的推进,以及研发协作的不断加深,也逐渐消弭于无形。

  矛盾,从根子上说来自于资源分配的竞争。

  如今常浩南几乎把华夏航发产业的规模做大了一个数量级,分蛋糕的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尽管如此,在注意到两个人之间的话题逐渐往陈年往事的方向靠拢之后,他还是赶快扯开了话题:

  “过去的事情,多说无益。”

  常浩南说话间也从钟世宏手中接过笔,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涡扇9A原型机的生产名义上是作为涡扇10的技术验证机,自然少不了他这个总设计师的签字。

  “再怎么说,改进型歼轰7也得有个大几十上百架的需求,涡扇9A在这方面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只是可惜了当年的斯贝航改燃,现在涡喷14改燃的QC130已经进入设计定型阶段,海军应该不会再接纳另一种功率类似的燃气轮机了……”

  出厂手续签署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很快把打包齐整的发动机包装箱装到了一辆特制奔驰半挂车上。

  这辆车可能是整个涡扇10项目中唯一100%原装进口的产品。

  主要是大家实在分身乏术,真没功夫再去搞一台专门的发动机运输车了。

  生产完毕的发动机将会由这辆车运输到北陵机场,再由一架伊尔76运输机运到624所进行必要的地面测试。

  “常总,你觉得这台发动机的实际性能,能达到什么程度?”

  张振华作为生产部部长,对于发动机设计领域的涉猎不多,因此并不清楚涡扇9A身上这些升级的具体效果。

  “别抱太高期待吧……”

  常浩南摇摇头,把手里的笔还给钟世宏,又继续解释道:

  “斯贝这个发动机本身的设计水平不行,我花了不少时间调整压气机和燃烧室的数据,但匹配程度始终一般。”

  “毕竟是个改进型号,也不可能大费周章地重新设计一个核心机出来,只能这样将就一下了。”

  话语中带着些许对于英国人的不满。

  当然,旁边的两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毕竟常总的能耐有目共睹,确实有资格这么评价。

  “另外,因为生产叶片那时候,厂里的多弧离子镀设备还没到位,所以热端部件也还没用上新型涂层技术,涡轮前温度的提升也比较有限。”

  “当然,另一个方面说,斯贝MK202本身的涡轮前温度就已经不低了,英国人能用这么高的涡轮前温度设计出这么个性能平庸的发动机,也确实……啧啧啧。”

  这种时候,张振华和钟世宏肯定是不好接话的。

  “那……一些典型的纸面性能,大概可以提高多少?”

  “更具体的么,还要做过台架测试之后才知道。”

  这时一辆捷达王停在三人面前。

  开车的自然还是朱雅丹。

  常浩南拉开右后侧车门,回头对两个人继续道:

  “不过,按照我做的性能标定,海平面推力大概可以提高到10000kg级别,发动机总重,按照国标,应该不会高于1750kg。”

  说完之后,便坐上车,示意车队可以出发。

  只留下在风中凌乱的两个人。

  “这还叫‘别抱太高期待’?”

  张振华动作有些僵硬地看向旁边的钟世宏。

  要知道,斯贝MK202的海平面加力推力9300kg,国标自重高达1842kg,推重比只有5.05。

  涡扇9A直接把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了将近15%!

  “你知道的,常总对项目的要求一直很高。”

  钟世宏扶了扶脑袋上戴着的棉帽子。

  他其实也觉得有点离谱,不过在张振华面前,还是保持住了风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意料之外:

  “总之,我已经开始期待涡扇10的表现了……”

第513章 两个时代的交错

  当天稍晚些时候,常浩南便跟着那架运输发动机的伊尔76运输机飞到了涪城。

  常浩南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他坐在运输着发动机的卡车副驾驶位置上,看着眼前的624所大门,不由得回忆起一年多以前自己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况。

  之前给涡喷14做测试的时候,他就是在这里完善了国军标有关航空发动机进气口总压畸变评定的操作流程。

  一开始,他的想法其实只是要让涡喷14这个具体型号的测试流程有法可循而已。

  只不过,在后来的诸多机缘巧合之下,那份操作手册性质的文件最终成为了全新国家标准的基础和范本。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发展路径……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的将近两年功夫,他已经取得了远远超过刚刚重生那时所预想的成果。

  当然,比较容易短平快出成绩的项目基本也已经被他搞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都是涡扇10这样的硬骨头。

  卡车刹车时的声音和惯性把常浩南从思绪中带了出来。

  他从副驾驶位置上下车,早已等在这里的几个624所领导纷纷迎上前来。

  “常总,又见面了。”

  为首一人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毛呢中山装,还带着一顶皮帽子。

  这样的装扮让常浩南有些陌生,但听对方打招呼这意思,明显是之前跟他见过。

  但他上次来624所的时候,这里理论上的所长兼书记还是刘振响,当时接触过的几位领导里面应该没有眼前这位才对……

  不过这事肯定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常浩南还是热情地跟对方握了握手。

  好在对方很快进行了自我介绍:

首节 上一节 400/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