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0节

  “这几位是我们华夏石油天然气公司管道局的同志,想来找您咨询一些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

  这倒确实是常浩南的看家业务。

  只不过他以前从来没跟石油系统有过业务上的交道。

  紧接著,秦文贵又特地伸出手掌,指向刚刚一直站在他旁边的另一个人:

  “这位是黄和维,黄局,管道局副局长兼国内事业部总经理。”

  看来这位应该就是今天带队过来的话事人了。

  话音刚落,黄和维便上前一步,一边和常浩南握手一边热情地开口道:

  “前年在大会堂,我就亲眼见识过常总您一人独领三项大奖的风采,那时候就想和您认识一下,结果后来一直都没机会,到今天总算是赶上了。”

  一番吹捧非常到位,但又不会让人感觉到过于刻意。

  不过常浩南这些年也算是见得多了,只是随意地笑了笑: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搞研究嘛,主要还是得向前看。”

  说著伸手示意众人重新落座,自己也坐到了会客室的主位上:

  “不知道黄局长这次专门带一个团队过来,具体是想要咨询什么问题?”

  眼看著进入了正题,黄和维脸上的表情也跟著变得严肃起来:

  “我想,常总或许听说过‘西气东输’项目?”

  常浩南点了点头:

  “在新闻上看见过。”

  这种大工程,哪怕这辈子还没来得及关注,上辈子也肯定听说过。

  “那我就长话短说,不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本身的情况了。”

  黄和维干脆利落地继续道:

  “是这样,我们管道局准备竞标西气东输一线陇原段两个标段的建设项目,总计长度大约430km。”

  “但经过实地勘察之后发现,这个区域包含沉降带、黄土暗穴、沙化土壤、季节性冻土等等情况,地质特征非常复杂,输气管道又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千年工程,半点马虎不得。”

  “前些天,我偶然听说您之前和科学院计算所那边合作,给青藏铁路项目出过一套工程设计工具,铁路部门那边评价很高,所以就想著让秦文贵同志来引见一下,看看您能不能从理论层面上给我们一些指导,也能提高我们竞标的成功率。”

  “当然,资金这方面您不用担心,我们华夏石油相比其他单位,在经费上面还是比较充足的……”

  这话常浩南倒是信。

  石油系统嘛,钱肯定是不缺的。

  但是……

  “黄局长,恕我直言。”

  他斟酌了一下语句: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西气东输项目现在应该还没正式走完立项审批流程吧?”

  作为乙方,在接课题,尤其是接这种牵扯甚多的课题之前,还是得把情况了解清楚。

  要说是一般的项目,那还有可能是先找人把活给干了,然后再走竞标流程。

  但西气东输可是最高层挂了号的西部大开发标志性项目,谁敢这么玩怕是嫌命长到续不完。

  高低也得先立项再招标最后动工。

  而这么算的话,哪怕是未雨绸缪,对方未免也来的太早了点。

  要知道,对于一家国企来说,在没项目的时候先出钱搞研究,流程上是相当麻烦的。

  在常浩南的印象里,管道局属于半个垄断性质的单位,似乎不太应该急于这一时才对。

  “唉……常总您有所不知。”

  黄和维抬起手捋了捋头发:

  “咱国家这不是加入WTO了么,其中的一项条件,就是开放西气东输完全市场化运作,将管道建设项目面向全世界进行公开招标。”

  “是这样?”

  常浩南眼眉一挑,语气中透露出几许惊讶。

  之前他还在跟丁高恒和兰新志说起过加入WTO可能引发的鲶鱼效应。

  结果这才几天功夫,竟然就已经看出影响来了。

  只能说确实是立竿见影。

  但旁边的黄和维却不知道常浩南为何惊讶,还以为是这位军工出身的同志在担心国家的能源安全,于是赶紧解释道:

  “纳入市场化运作的只有管道部分,上游的油气田和下游的接收站还是在我们手里,所以倒不用担心能源安全的问题。”

  “只是我们觉得,西气东输毕竟是咱们国家的重点项目,要是公开招标之后,所有工程都被外国人给拿了去,这个脸可就丢大了,所以局里面经过讨论决定,至少要集中力量,拿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考虑到我们的技术底子比较薄弱,所以肯定要提前开始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这才想著过来找您。”

  常浩南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已经了解:

  “关于你们调研获得的地质情况,有没有更详细的报告、”

  “当然有,而且我们这次也带过来了。”

  黄和维说著从旁边的公文包里掏出两摞厚厚的资料交给常浩南:

  “请您过目。”

  后者接过来,放在腿上翻开看了看。

  确实如刚才黄和维所说,这四百多公里的管道下面就没什么正经的地基,要么是黄土要么是沙粒,要是直接把管道铺上去,用不了多少年就要沉降变形。

  要是考虑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那就更麻烦了。

  绝对是地狱难度的施工。

  不过么……

  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意味著有挑战性。

  更重要的是,相比於单纯的工程力学,这个课题还会涉及到常浩南一直想要研究,但还没找到著力点的领域——

  计算材料学。

  所以,他决定。

  接下来。

第816章 市场竞争的教育

  虽说是决定接了,但这么大的活,又涉及到西气东输的大背景,肯定不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一个人点头就签合同。

  尤其是考虑到火炬实验室的性质,这件事还要上报学校乃至集团。

  至少知会一下才行。

  当然,常浩南本身就是京航大学的教授,同时还是火炬集团乃至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

  所以他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黄局长。”

  常浩南说著把桌上的两本资料合了起来:

  “如果这件事要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落地的话,光是这种程度的资料肯定不够,我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地质情况分析和调研。”

  “您知道,我们实验室才刚成立不久,一来是人手不够,二来也没有地科领域的专家,所以……”

  对于那些在管道建设和油气输送领域经验丰富的外国企业来说,很多时候只需要进行几个点的采样,就能推断出应该在当地具体使用怎样的技术进行施工。

  这是他们在过去几十甚至上百年中所积累下来的优势。

  而华夏石油作为这个领域的新手,手头没有这些东西,那就只能从零开始,用“笨方法”一点点来。

  就算有了常浩南的技术支持,也最多可以减少一些在工程上面失败或者反复的情况。

  先期准备不可能省下。

  反而因为做数值分析需要更加详细的数据,要求还变得更高了。

  黄和维自然也秒懂常浩南的意思:

  “这个您放心,沿线尚未勘探过的地区,我们局都已经委托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同志进行更细致的探查了,华夏石油在陇原本来就有油气开采业务,之所以集团决定专攻这两个标段,也是因为距离我们的既有工程比较近,派队伍过去会方便一些。”

  “课题正式启动之后,我们会牵头成立一个让您和勘探院直接进行沟通的平台,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和他们共同承担课题,到时候只要在合同上注明预算和工作分配就行。”

  “如果能这样的那自然最好。”

  常浩南点了点头:

  “这样吧,我原则上愿意接受这个课题,你们回去之后,尽量在年前准备一份完整的项目方案还有研究协议书,我和校方,还有集团方面确认没问题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然而,听到他的要求之后,黄和维却直接转过头,朝一名始终坐在末席的工作人员示意了一下。

  后者随即离开座位,从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封的文件袋,递给常浩南。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再配合黄和维脸上略带谄媚的笑容,差点让后者以为这是要给自己再额外塞好处。

  不过下意识接过文件袋之后,却发现里面应该是A4大小的文件纸,而不是钞票。

  暗中松了口气的常浩南拆开装订绳。

  袋子里面是一式三份已经装订好的协议文件。

  “常总,您说的这些,我们在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麻烦您这两天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局办公室联系,或者直接找我也行,这是我的名片。”

  黄和维从上衣内袋中掏出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递给常浩南,然后继续道:

  “如果能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我们希望能赶在春节前把课题给落实下来。”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应对方,只是低头翻开协议。

  不得不说,华夏石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效率,让常浩南都有些汗颜。

  尤其是在涉及到钱的事情上,更是惊人的积极——

  项目计划用时三年,总计200万经费,第一年给50%,后面两年再每年付给25%。

首节 上一节 680/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