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64节

  “这别是被我把研究兴趣给带跑偏了吧……”

  常浩南看著邮件中的内容,有些无奈地想道。

  哪怕同为数学领域的天才,不同人所具备的具体天赋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

  米尔扎哈尼能在双曲几何和辛几何领域做出卓越的成果,并不意味著她换个方向也能达到一样的高度。

  不过,无论如何。

  别人既然诚恳地提问,常浩南倒是不介意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毕竟,一来他正好有空,二来……

  这个问题还真就是他的专精方向——

  不仅仅是指拓扑学,也包括他更早之前就在研究的数值计算方法。

  【关于这类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可以尝试了解一下应用数学领域的水平集方法,在多相界面的数值模拟过程中,这一方法通常被用于规避参数化过程,直接在笛卡尔网格上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或曲面进行计算,只不过,就理论数学角度而言,这一方法还存在不守恒的问题……】

  最开始,常浩南只是想著给对方简单介绍一下水平集方法本身,以及一些工程领域解决不守恒问题的思路,例如对水平集方法进行速度重构。

  但写著写著,他自己竟然有了点思路。

  于是当即停下打字的动作,抽出一张草稿纸,开始逐步演算起来。

  ……

  然而,平静的时光并没能持续太久。

  就在常浩南觉得腹中传来一阵饥饿感,遂决定去食堂整点孜然鸭腿当晚饭的时候。

  他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是白色的那部。

  这让神经骤然紧绷起来的常浩南稍微松了口气。

  外线电话。

  一般不会是什么特别要命的事情。

  定了定神之后,常浩南拿起电话听筒。

  “常教授,别来无恙!”

  那边传来了袁相垭的声音。

  “袁院长?”

  常浩南大脑飞速运转,很快猜到了对方给自己打这个电话的目的。

  在庞加莱猜想刚刚被证明之后的那段时间,他曾经建议袁相垭可以创办一个类似Science或者Nature那样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期刊,作为华夏学术期刊的标杆和代表。

  而对方当时也邀请他担任期刊的主编一职。

  今天这通电话,八成就是为了这事。

  “是你们的期刊已经筹办好了?”

  “常教授这话就见外了不是?”

  袁相垭的话语中带著止不住的笑意:

  “您可是华夏科学院学报的主编呐,真要说的话,这也是咱们所有人的期刊才是……”

  “能说一下期刊的具体情况么?”

  常浩南没有继续客套,而是直入主题。

  主要是他确实有点饿了。

  这年头又没有成规模的外卖产业,找人去打饭的话,回来基本就凉了。

  “当然。”

  袁相垭回答道:

  “目前初步确定是发行季刊,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步出版,原则上接受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投稿,不过只会定期发行英文版,中文版可能以特刊的形式不定期发行。”

  “编辑部独立于科学院各研究所平行运作,只对院士大会和学部主席团负责……”

  “……”

  能够看出,为了尽可能规避掉学术圈中的一些积弊,科学院给JCAS期刊设定了相当高的独立权限。

  再加上常浩南这位“外聘”来的主编。

  也算是下了大功夫。

  考虑到创建华夏自己的学术体系本身就是常浩南的目标之一,他自然也没有拒绝这份差事的道理。

  因此,在听完袁相垭的介绍之后,常浩南当即问道:

  “那袁院长,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版这JCAS期刊的第一期?”

  在正式上任之前,他总得知道任务的DDL是什么时候。

  “第一期是2001年第三季度,计划是在6月末到8月末之间,当然具体时间取决于您的工作安排,如果约稿进程比较顺利的话,那再早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随著电子版期刊的逐渐推广,各大出版社的发刊日期都越来越提前。

  很多月刊甚至提前4-6个月发行。

  相比之下,JCAS在6月才出版第三季度,已经算是动作比较慢的了。

  “另外,常教授。”

  见常浩南没有马上回话,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袁相垭又继续说道:

  “我们毕竟是个全新发行的期刊,这第一期……总得保证开门红才行,所以,您看您能不能……”

  如今常浩南的名字,在国际学术界还是有亿点知名度的。

  如果只是担任主编,那或许还不太引人关注。

  但要是时隔一年之后,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文章,那绝对是个大新闻。

  “这个么……”

  常浩南本想说他需要考虑一下写什么再做答复,但这个时候,眼角的余光看到了桌上那几张刚刚被他写满的草稿纸。

  “可以,我手头正好有个还算成熟的想法,而且应该很快就能完成。”

  他果断地回答道。

  袁相垭大喜过望:

  “那我们就静候常教授佳音了……”

  “……”

  挂断电话之后,常浩南脱掉已经穿好的外套,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他先是给姚梦娜打了个电话,让对方帮自己带一份晚餐回来。

  紧接著,打开一份新的Word文档,并在其中输入了刚刚想到的论文标题:

  A conservative level set method for two phase flow(一种守恒的两相流水平集方法).

第897章 是时候重新给业界带来一些小小的震

  撼了……

  在刚才玛丽安·米尔扎哈尼发来的邮件中,提到了“反向利用人类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思路”。

  但实际上,如果非要说的话,水平集方法更贴近于反向的流形学习算法。

  当然,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思路上可以这么概括罢了。

  流形学习算法是把高维数据处理到低维,使人类能够更容易理解。

  而水平集方法则是把低维数据投射到高维,以便于计算机进行运算。

  在数值计算领域,这算是一类在80年代末才被提出来的“新”算法,但因为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液体雾化、蒸发、燃烧、表面材料计算、图像识别……总之跟流形学习一样几乎包罗万象,所以很快被推广到了各个领域。

  包括TORCH Multiphysics,也在正式版当中引入了几种典型的水平集方法。

  但问题在于,目前的水平集方法,即便经过改进,也只能做到在特定区间内“接近”守恒。

  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尤其是在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两相流计算当中更是如此。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相流问题中涉及到的两种流体都可以视为互不相溶的,这就意味著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有效保持各相的质量分别守恒。

  所以,目前的水平集算法在长轴距时间计算中,很容易出现剧烈震荡乃至于发散——

  而这本来应该是水平集算法最擅长的部分。

  比如,在之前在设计涡扇10发动机燃烧室的过程中,常浩南曾将流体体积方法和水平集方法结合,对航空燃油离开雾化喷嘴之后的弥散行为进行了计算。

  结果么……

  有用,但不多。

  相比于压气机和涡轮部分相对“简单”的单相流体计算,项目团队在燃烧室的设计过程中获得的指导最少,被迫采用了大量经验结合中试的老办法。

  这也导致部件级测试中超过60%的时间和经费都耗费在了这上面。

  好在,得益于小涵道比航发燃烧室本身的体积有限,扩散过程的持续时间并不算特别长,所以计算结果还不至于震荡得太离谱,而且涡扇10所追求的性能指标相对于其优越的总体设计而言实在是比较低,所以最后并没有影响到什么。

  但如果未来追求尺寸更大、数据更先进的型号,比如GE9X那样的庞然大物。

  或者是另外一种应用场景,火箭发动机——

  无论液体燃料还是固体燃料,由于火箭发动机要自带全部推进剂,因此对燃烧-喷射过程的依赖程度远超航空发动机。

  那么这个守恒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当然,既然这篇论文的标题叫做“一种……的方法”,那就说明肯定不是从理论上标本兼治。

  只是在某种特定应用场景下适用。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目前的水平集方法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首节 上一节 764/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