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64节

  除了数学公式以外的部分,说倒背如流可能夸张,但正着背下来,估计问题不大。

  在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之前,丁高恒长期从事惯性器件和导航系统的研发工作。

  尽管听上去并不相关,但这一研究方向其实少不了跟包括雷达在内的其它探测系统打交道。

  至于控制系统和控制理论,更是可以算老本行。

  所以,他过去一般都自认为“懂点雷达”。

  然而今天,他却对这个自我认知产生了怀疑——

  自己好像……

  也没那么懂雷达……

  “晓模同志,浩南同志。”

  丁高恒坐直身子,把目光从桌面的报告上挪开,看向办公室另一边沙发上的两个人:

  “我知道前些年美国那边提出了一个下一代驱逐舰,叫DD21的研发计划,里面有一个关键部分就是DBR,双波段雷达。”

  “咱们的这个多波段雷达……和美国人的DBR,是类似的概念么?”

  DD21,其实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如今其实还处在方案竞标的最后阶段。

  只是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大概率会是波音和雷神拿出的方案胜出。

  从纸面上看,这一新型驱逐舰的各种技战术指标都是相当先进的。

  毕竟现在可是2001年——

  即便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美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相比前世都遭遇了不少额外的挫折,但仍然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技术领域的实力。

  哪怕再怎么有预见性的人,也很难想象在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工业水平会出现极其离谱的断崖式下跌。

  如果这时候有谁说,美军的一揽子“下一代装备计划”,从LHX科曼奇直升机、XM2001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JSF联合攻击战斗机,到CG(X)巡洋舰,再到DD(X)驱逐舰、LCS滨海战斗舰……全都会草草收场或走向烂尾,恐怕会被直接当成疯子。

  总之,眼下这会,大家在研发什么新装备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的去跟美军同类概念去对标。

  不过……

  常浩南毕竟不在此列。

  “DD21的那个双波段雷达,其实是把一部S波段和一部X波段雷达组合在共同的信息处理后端设备上,相当于用一组后端同时控制两个前端。”

  “而我们的多波段雷达概念,是从最前端的天线到最后面的I/O设备,完全使用同一组硬件,实现两个或多个波段的协同工作。”

  “所以……单从原理的角度上讲,要比DBR先进得多。”

  这个描述让丁高恒的心脏有点不争气地乱跳了两下。

  毕竟已经70岁的人了,遇到这种大惊喜还是不太吃得消:

  “所以,是同时发射几种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还是布置多套发射/接收机,然后根据需求灵活切换不同的波段?”

  “这个么……主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

  常浩南解释道:

  “因为不同频率的信号之间可以进行分离,所以技术上都能实现。”

  “只不过,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波段的信号,会对后端信息处理过程施加很大的压力,所以更适合对体积不敏感,可以部署充足算力的平台,比如大型预警机、固定雷达站、大中型舰艇上面的雷达。”

  “而对于像是战斗机、车辆、或者中小型舰艇,它们的后端处理能力可能比较有限,那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只工作在同一个频段上,再按需进行切换。”

  “另外,就算是后面一种情况,也不需要设置多部发射/接收机。”

  在常浩南解释完之后,王晓模又继续补充道:

  “雷达前端可以做成和前一种完全相同的,只要在雷达罩上使用可调节的频率选择性透过性材料就行。”

  “比如,我可以同时发射X波段和C波段的信号,当需要远距离探测时,就让雷达罩选择性透过C波段,吸收掉X波段,而需要精确锁定的时候,就反过来。”

  原本,按照王晓模的理解,对于战斗机来说,应该是视野范围比带宽更重要一些。

  但常浩南却表示,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也可以部署在一个旋转底座上,通过改变角度来扩大有效照射范围,但C波段带来的超远探测能力却是传统机载雷达难以企及的。

  不过,战斗机的体量决定了它很难同时处理宽频域信号。

  这甚至不仅是计算机算力的限制。

  所以才有了第二种“可选频率”的构想。

  “那么……我想已经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丁高恒说着把报告合上:

  “重大专项拨款需要等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到位,不过我们科工委层面上,可以先从今年的先进技术研发基金里面拨出一部分经费给你们使用。”

  “另外,如果需要协调其它系统的单位,也可以直接报给我,或者是新来的李忠毅副主任,他目前具体负责系统外联络方面的工作。”

第894章 给未来铺路

  聊完正事之后,常浩南和王晓模本来准备直接告辞,但丁高恒在稍作犹豫之后,却表示让他们再留一段时间。

  就在二人疑惑的时候,后者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出去。

  几分钟之后,一名身材敦实、面相和善,且有着让同龄人羡慕发量的中年男人敲门走进了办公室。

  “丁主任,您找我?”

  “对。”

  丁高恒抬起手,朝着沙发的方向示意了一下:

  “这二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总规划师,常浩南,还有电子科技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体研究院院长。”

  正常情况下,在介绍多个人的时候肯定要分别进行。

  不过常浩南和王晓模的年龄相差确实太大,但凡之前听过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把他们给认错。

  实际上,在刚刚丁高恒开口之前,二人就已经对来人的身份有所猜测了。

  所以早就已经礼节性地站起身。

  果然,丁高恒又继续道:

  “这位就是我刚刚说过的李忠毅,李副主任。”

  “您好,李副主任。”

  “你们好,久仰二位大名了”

  李忠毅的脸型本就比较圆,加上有些发福,一笑起来的时候,藏在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几乎完全眯成了一条缝:

  “97年王院士获颁何梁何利基金奖,我那时候正好是仪征化纤的负责人,也在下面坐着……”

  “至于常教授,我上个月到任科工委之前,还听华夏石油的同行讲起来过,说是在西气东输的竞标工作中帮了大忙……”

  这一番开场的水平相当高。

  哪怕你明知道对方是在客套,但人家说的有理有据,切入点选的还好,很容易就能拉近内心的距离。

  “谈不上帮什么大忙。”

  丁高恒和对方握了握手:

  “也就帮着做了几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模型而已……”

  这倒不是他自谦的说辞。

  其实本来,火炬实验室跟华夏石油管道局之间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来着。

  结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无意中引出了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后续关于沙漠改性,以及遥感卫星系统等一系列新的课题。

  结果就是,尽管对方有意,但常浩南这边实在人手不够。

  只好暂时放到一边了。

  “……”

  短暂的寒暄过后,三人在沙发上依序落座。

  特地把李忠毅叫来的丁高恒首先开口道:

  “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你们直接对接一下刚刚那個项目的具体需求,会更加妥当。”

  这一句话出口,另外两人倒是无所谓。

  但坐在旁边的李忠毅却突然双眼一闪:

  “不知道……两位具体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尽全力支持!”

  看着对方这副架势,常浩南和王晓模对眼下的情况也多少有了些猜测。

  于是,又花了大概四十分钟的功夫,把大概的情况跟李忠毅讲了一遍。

  ……

  离开丁高恒的办公室之后,二人并排走在通往科工委大门口的人行道上。

  “浩南同志,丁主任这是在给你铺路啊……”

  王晓模首先打破了沉默。

  “嗯?”

  这句话让常浩南一愣,甚至下意识停住了脚步,看向对方。

  发现王晓模正露出一脸意味深长的笑意,而且也跟着停了下来。

  丁高恒此番是在给科工委之后的部门工作做打算,这一点常浩南是能看出来的——

  前者从1982年开始在国防科工委担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如果按照到2003年来算,相当于负责了国防工业长达21年的时间。

  这属于极其特殊的情况。

  按照原先的时间线,科工委主任应该在96年末就换人。

  只是这一世的96年末,刚好赶上航空工业领域的剧变阶段,上级为了保障政策的连贯性,才让丁高恒继续维持原职务不变。

  为此还不惜提前成立总装备部,给曹刚纯上将找了个去处。

首节 上一节 764/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