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62节

  当然,这种工程上的事情,光是定性思考肯定不够。

  要补强,至少得有个具体的补强目标才行。

  因此,在刘永全简单介绍了这个被称为“highlight”的系统之后,卡索雷便趁著一个空当直接问道:

  “刘博士,请问贵方提供的整个天线组系统,重量大致在什么范围内?”

  设备的具体质量分布,肯定是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才能算出来的。

  但一个单纯的系统总重指标,倒不是什么重要数据。

  卡索雷问这个,也只是准备初步判断一下后续工作的难度而已。

  所以才说的是范围。

  不过,这个叫做“高明”的雷达系统完成度远超卡索雷的想像。

  因此,刘永全当即给出了一个具体数字:

  “大约1.2吨,当然,还需要根据载机平台的特征进行调整,但上下浮动不会超过5%。”

  面对这个答案,卡索雷的第一反应是……

  懵了一下。

  实际上,对于预警机来说,雷达天线本身只占机外载荷中的一小部分。

  比如E2C预警机的整个天线组重量达到两吨,但其中AN/ASP145雷达的八木天线只有770公斤左右。

  剩下的都是雷达罩、雷达支撑架、旋转机构、当然还有数据传输系统这些。

  一般来说,有源相控阵雷达因为有大量T/R组件,因此天线本身的重量还要超过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

  比如爱立眼系统的PS890雷达,天线重量就达到了900公斤。

  尽管没有了复杂的旋转系统,但相比机械扫描天线更复杂的的冷却系统和信号、供电线缆又反过来补上了不少重量。

  导致整个机外载荷还是达到了1.3吨左右。

  而摆在他面前的这个一字体天线,虽然进一步缩减了支撑系统的重量,但毕竟尺寸几乎比PS890提高了三分之一,。

  这样算起来,天线本身就得有1.2吨左右的重量。

  整个系统在1.8吨上下才是比较符合常态的结果。

  因此,卡索雷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没问明白。

  于是又重新补充了一句:

  “我指的不是单独天线的重量,而是整个外置的雷达组,包括天线罩和其他伺服机构在内……”

  没想到刘永全直接点头:

  “我说的就是整个外置载荷的重量,1.2吨上下,最多不会超过1.3吨。”

  “另外,现在图上的这个尺寸,是我们一系列方案当中性能最好的一种,如果用户对于探测距离没有特别高的追求,那么还可以进一步把外置载荷降低到900kg附近,当然天线的尺寸也会相应降低到8米左右。”

  “……”

  这个好到有些不真实的结果,让会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十几个人的呼吸,以及投影设备散热时发出的呜呜声。

  至于卡索雷本人,更是脑子一片混乱,甚至有点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了。

  猎鹰8Z在设计时的最大商载是1850kg,如果全部机外设备加在一起只有1.2吨的话,那么只要再稍微控制一下操作员和机内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把全部任务载荷限制在商载重量以内。

  压根没必要再折腾什么结构补强。

  至于900公斤……那都差不多能直接安装到小两号的猎鹰6Z上面了。

  不仅如此,甚至还能让预警机和公务机实现绝大部分共线生产,只需要在总装过程中多几个步骤就行,无需出厂之后再费二遍事。

  别看这些细节不起眼,对于性能似乎也没有甚至介影响,但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

  对于急求现货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无疑是极高的。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非技术层面的优势——

  短时间内,能和猎鹰8Z平台预警机竞争的,应该只有埃尔塔电子工业公司和通用动力联合研发的湾流G550+费尔康。

  找大卫国买预警机。

  而且还是买期货……

  要是没有竞争对手,可能也就这样了。

  毕竟圆环工程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家难免会有些侥幸心理。

  但如果摆著一个明面上是法国的、性能差不多甚至更好的、而且还能给几乎是现货的竞品。

  那多数用户可能都得掂量掂量。

  唯一的问题是……

  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总不能这一根杆子就是个外置天线,连天线罩和冷却系统也都给省了吧?

  好在卡索雷这功夫最基本的理智尚在,倒是没问出这样离大谱的问题。

  但恍惚之下,还是脱口而出道:

  “贵方提供的雷达方案……确实是有源相控阵么?”

  相比于每个辐射器都需要配装一个单独T/R组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因此单就天线本身的重量而言,一般远小于同尺寸……严格来说是同面积的AESA。

  而双方在此前的沟通中,使用的名词一直是稍有些模棱两可的“电子扫描雷达”。

  因此,卡索雷冒出这种想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合理。

  但却把对面的刘永全给整笑了。

  不过,他并非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家,而郭林此时仍然人在金陵走不开,因此还是把解释权放给了旁边一名来自电子科技集团的项目副手,范济民。

  后者这会也有点绷不住,但毕竟是外方合作伙伴正经提出来的问题,还是郑重地回答道:

  “关于这一点,我们的雷达体制确实是有源相控阵,而且这一点会在我们的合作协议中有所体现。”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说服力不够,他稍作停顿之后又补充道:

  “实际上,我方并没有系统性进行过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制,请卡索雷先生放心……”

  AESA虽然毫无疑问比PESA更加先进,但在科技树上面,二者其实是有共同前置技术的并列关系,而非先后关系。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卡索雷也只好当做是华夏人在AESA领域有什么特别的奇技淫巧。

  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几个要点之后,自认为已经冷静下来的他便示意刘永全,可以继续进行会议的下一阶段。

  然而,卡索雷很快就会发现。

  轻,只是这个雷达最微不足道的优点……

第1084章 原型机,要在华夏生产

  将“高明”预警系统在结构和气动层面的设计特点介绍完之后,接下来的内容,自然就是预警机真正的核心,也就是任务载荷的性能了。

  这部分,刘永全自认并不专业,因此完全放给了刚刚才回答过问题的范济民来进行。

  虽然达索这边也没有什么雷达系统的专家,但卡索雷本人毕竟在瑞典和爱立信公司谈判过好几轮,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因此,对于介绍中最大探测距离、探测目标数量等数据,他倒是并不太在意——

  不是说这些指标不重要。

  而是因为太重要。

  等真正签协议的时候,都是有几百页级别的附件来详细确定。

  根本没办法用这样简单的一两个数字来描述。

  现在也就是听个过场。

  更何况,范济民给出来的数字本身,也并非十分惊人。

  对大型空中目标350公里、战斗机250公里的探测能力,还能在大致相同的距离上发现一般的中型水面舰艇客串一把海上警戒机,并且能在80-1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数据比近十年前的PS890系统先进一些,但是跟瑞典人当初给他画饼的改进型PS890M几乎差不多。

  看上去就像是个标准的21世纪初轻型预警机。

  而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机载系统是功能完整的版本,无需依靠地面站进行指挥,最多能同时搜索300个目标并跟踪其中100个,并且在硬件上开放数据链和信息指挥系统的接入能力。

  但具体到软件层面,就需要用户自己想办法了。

  华夏方面至少在名义上不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不过,对于听方案的卡索雷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法国虽然不接入北约的通用指挥系统,但这完全属于政策问题,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甚至很多法军装备都安装了link16数据链的硬件。

  因此,华夏在这方面不插手,反而更有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别的不说,至少在中东地区的吸引力就会飙升。

  一时间,卡索雷已经开始考虑,眼前的产品应该如何宣传和定价的问题了。

  肯定是要比萨博340以及同类产品要贵的。

  不过单论纸面性能,似乎对比G550AE&W找不出什么特别明显的优势。

  性能中特地注明发现巡航导弹的部分,或许是考虑到年初震慑行动的示范效应。

  但在雷达总体性能接近的情况下,别人也可以进行一波测试然后写上……

  直到大约二十分钟之后,范济民把幕布上的PPT又翻过去了一页。

  这一次,上面总算不再是表格中大量令人眼花缭乱数据。

  而是出现了一个预警机的俯视图模型。

  周围用角度标出了一个圆环。

首节 上一节 962/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