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64节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王朝末世,理学就被抬出来了。

可能是实在没有别的东西能拿的出手了。

程颢、程颐兄弟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天命之性是“穷本根源之性”,即宇宙的本原“天理”的体现,它至善无恶,具体内容是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规范,气质之性乃气禀所至,它是恶的渊薮。

因此,他们把封建道德说成“天理”所定,先天地存在于人性之中。他们认为“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从而把封建道德绝对013化。

二程还从人性论出发,把心区分为“人心”和“道心”.认为“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人心”和“道心”的对立,就是“人欲”和“天理”的对立.心为人欲所蔽就会忘掉天理。所以.人们必须通过“持敬”、“集义”的修养功夫,“存天理,去人欲”,以达到“与理为一”的道德境界。

这两人的理学自是没这么简单。

对物理方面还有很多似是而非,后人牵强附会,认为华夏儒家也讲物理格物的论据。

佬汉交流④91⑷97九43

但二程是儒者,主要的学术成果就是为了所谓的道德和人欲的对立,确立道德,确立人欲,去人欲,存道德,天下乃大治,乃大同,从天子到儒者,到官吏,到百姓,都能成为圣人,华夏乃内圣外王,一切蛮夷宾服,一切本身的问题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至于算学,格物,物理,几何,逻辑……

他们的学说里就算有模糊不清的思考,但他们没有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没有逻辑学的支撑,哪来的研究啊?

这和发现不是发明是一样的。

王伦的梁山大发展,拥地十几州,州县都有各种学校,到处是免费教学,这很快引起了各地儒者的注意。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所有人都有所学,这是儒者们梦想的世界。

没想到一个草寇头目居然先行了!

在郓城之战以前,就算是有儒者感兴趣也不会过来。

没办法,贼寇治下,他们这些人还是爱惜羽毛来着。

来了,“附逆”或是“从贼”了怎么办?

郓城之战以后,朝廷与梁山议和,隐隐然有将梁山招安的意思……甚至不少人是从朝中的高官嘴里听到类似招安的话。

朝廷是想招安,也有过招安的举措。

但被梁山拒绝。

原本是被打脸了。

但梁山释放了善意,要了一批在朝廷看来不值一提的物资就放了十节度和十来万大军,在朝廷看来,应该是梁山有意招安,但需要更高的筹码。

赵佶当然不乐意,正好童贯去打方腊,且把梁山晾着再说。

于是在不少人眼里,梁山算是灰色地带。

不算招安,也不算继续造反,等候结果。

这样的情况下,到梁山游历一圈,参观一下传说中的免费学堂,问题不算大。

于是……

这一段时间,梁山真的是纷至沓来,前来的大儒不断。

有名的就有程颐的弟子,当世大儒杨时,谢良佐,胡安国都到了梁山游历,这三人可都是程颐的亲传弟子,在海内弟子无数,名声极为响亮。

其中杨时在南宋也备受重视,此人后来说动了宋高宗赵构,把新学代表王安石从文庙中撤了出来,加上了二程和周敦颐等人入孔庙,可见其影响力着实是不小。

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

王安石本人的施政有不少瑕疵,但是他的改革有两大成果。

一是使熙和年间的财政收入暴涨,增加了近三千万贯。

也是会徽宗的挥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其二是元丰改制,采用了将兵法,使兵将名实合一,打下了西军强盛的基础。

要知道在王安石改制前,西北禁军对西夏也是打一场输一场,反正败多胜少。

虽然五路伐夏输了,但输在神宗的急功近利,和王安石的展布关系不大。

恰恰是财政充足,又放开了西军手脚,结果其后几十年就是按着西夏人打了。

要不是金国突然崛起,宋军是有能力灭夏了。

灭夏后,能征善战的西军慢慢部署到河北,倒是能和辽国争锋了。

结果是金国突然崛起,宋金又有海上之盟。

赵佶急着收复幽燕,建不世之功,童贯也急着立功受赏。

结果把疲惫不堪,准备不足的西军推到前线,结果被耶律大石和郭药师一通好打,把西军打的大败亏输。

总体来说,王安石的变法在后世评价是失败,但在宋神宗到徽宗年间是打了一剂猛药,使不断下滑尽显颓势的宋朝国运往上扳了扳。

但宋神宗反手为云,覆手为雨,改革稍有成效就怕王安石做大,赶紧撵老头走人,接迎几个旧党回朝堂制衡。

看看不行了,又赶紧任用新党,再来压旧党。

他倒是帝王心术玩的溜,但完全留下了两党相争,无可调和,大宋士大夫集团彻底分裂的种子。

神宗死后,皇太后高滔滔当政,此妇人完全推翻新政,把司马光等旧党请回,尽废新法,把新党全部罢官,流放。

等宋哲宗当权,又是把新党迎回来,旧党全撵走。

自此士大夫分为支持新法的元丰党人,支持旧法的元祐党人,两派是一直廝杀内斗,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现在蔡京当权,又是新党占忧,象元祐党人的李格非就被撵回老家罢官闲居。

类似的官员有数千人之多。

北宋不衰败才怪。

蔡京当政,新学又成了显学。

象杨时等洛学党人只能在野,潜仅隐藏,暗藏恨意。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轻易前来梁山。

也是有点给当权者上上眼药,提个醒的意思。

历来造反者为什么失败?

得不到士绅支持,无法建立政权。

士绅的支持,不光是财力物力和人力,也有在学说,舆论上的支持。

汉光武时,图谶术是当时的显学,为了对抗其余势力的图谶,刘秀不得不搜罗天下有名的图谶术士,并且自己亲自编造谶语,以对抗王郎等人。

有没有统治学说,极为关键和重要。

象蒙古人,武力强绝一时,但它是一个落后文明,打到华夏这边,他虽然不重儒学,但释,道,儒不可避免的对它的统治模式产生影响。

到西亚,它就颁依天方教。

到东欧,它就信奉天主。

各地的文明都对蒙古产生影响,结果蒙古四分五裂,分别在各地成立与当地文明契合的政权。

在华夏是元。

在罗刹就是金帐汗国。

西亚地区就是天方化的伊儿汗国等等。

这种汲取其它文明的办法,也是低等文明的无奈之处,也造成了蒙古自己的分裂,此后就再也没有大一统过。

有无文明,有无核心传承,学说,确实是相当重要,没想的那么简单。

搜梭2@95⒌9007]1老汉

梁山对这些外来儒者的到来并不排斥,也是欢迎。

但杨时等人还是颇为失望。

王伦是来看过他们,并且相当客气,热情。

但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同。[]

王大当家并没有请他们过来讲学,成立书院的想法和打算。

只说若有意留下讲学,梁山不会为难,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办学院,梁山官方组织讲学,这就别想了。

甚至都没有礼聘他们在梁山的学堂教书。

众大儒郁闷之余,也是有礼宾司陪同游览。

该有的礼遇还是有的。

王伦已经打算好了,废弃儒学的显学地位。

有一些东西能留。

讲究,仁,孝,信,义,忠,这些学说没错。

老夫子当然也没那么多弯弯绕。

就是个喜欢说话,事涉当时的国政,各国间的交往,还有求学及为人之道。

主要就是伦理学为主,就是个爱絮絮叨叨教学生的老夫子。

斯欲仁,则仁至矣。

简单直白。

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儒学成为显学,影响东亚两千年,最后僵化保守,毫无争议,两千年下来,无数华夏顶尖的聪明人没有办法发展新的学说,只能在儒学的框架下缝缝补补,这是华夏的悲哀,也是儒学的悲哀。

王伦是肯定要废弃独尊儒术。

各家学说不光是能流传,而且都可以成为未来文官考试的内容。

拿掉儒学独尊地位,放弃儒学成为唯一科考内容,甚至废弃科举,这都是王伦已经想好了,并且一定会做的事情。

杨朱,墨,法,儒,道,这些学说都可以,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是它们一起组成了华夏文明。

也包括外来的学说,兼收并蓄,没有哪个文明是真正独立和不受外来文明影响的。

这种文明也有,比如太平洋岛上的土著,比如北美土著文明。

不能冲突,交流,彼此汲取营养的文明,注定会慢慢消亡,或是停滞不前。

首节 上一节 164/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