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第123节

实验结果表明,在地面,的确能够发现负引力物质,但是干扰众多,效率非常低下。

可能有某种暗物质,在设置障碍,阻碍人类的窥探。

将大肠一号向地下转移,前500米还没有什么区别,超过500米深度后,效率直线上升,大概在1200米深度,效率就和陈申底下2400米实验室差不多了。

这一发现,着实让研究人员兴奋,2400米地下实验室不常有,但超1200米深度地下实验室,还是有很多的。

有些废弃矿洞都不止这个深度,稍微改造一下,就可投入应用。

这一个个,都是生产负引力物质的基地啊!

不过弄那些还太早,至少要真的能应用了,否则大兴土木,也只是浪费人力物力罢了。

有了建造大肠一号的经验,大肠2号建造很少遇到困难,进度飞快,预计建成时间,大概10个月。

正所谓十月怀胎吧。

研究资金,无限!

此时,陈申的工作,是计算。

现代文明交通工具,坐飞机绕地球一圈也只需要40个小时。

一年多来,牛大力他们五支小队,已经有3队完成任务回来了。

各维度的精确引力数据,陈申电脑上,几乎将拼图补充完整了。

陈申要建造引力波反重力装置,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地球的地心引力,奇点数据,需要他验证出来。

没有办法直接在地球上挖洞,挖到地心去拿测量设备测探,只能通过外在表象数学的方式,破解这项谜题。

脑中数据,只有一个例子,那个奇点数据,应该是外星系的,不是地球,不能通用。

但有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比如1朵黄花加2朵黄花等于几朵黄花。

现在换了一个题目,2朵黄花加2朵黄花等于几朵黄花,陈申就不能计算了吗?

可以套用方法,求解新的问题。

而拦路虎之一,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陈申需要验证它,在其基础上,建立新的数学工具,用来窥探奇点。

如果说,数学是科学界的皇后,数论是皇后的皇冠,那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1742年,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一个和素数相关的规律。

任何一个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写成3个质数之和。

比如:

6=2+2+2

7=3+2+2

11=5+3+3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证明这个规律有普适性。

然后就写信给赫赫有名的数学家欧拉寻求帮助,但欧拉也没办法证明,反倒是提出了另一个版本的猜想。

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1+1=2的问题。

就这么简单的问题,灵光一闪的猜想,却困扰了无数数学家上百年。

1900年,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上,提出了23个问题,哥德巴赫猜想位列第八。

1920年,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证明了"5 + 5"。

1940年,证明了"4 + 4"。

1956年,"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1 + 5", "1 + 4"。

1965年,证明了"1 + 3 "。

1966年,证明了 "1 + 2 "。

到此为止,难以再前进。

直到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有人说哥德巴赫猜想没啥用,对实际生活并没有丝毫影响,不会说你证明了它,母鸡就会多生一个蛋,今天树上就会多结果。

但问题不能这么看,历史上,我们曾经发明了二进制,当时觉得没啥用,现在用十进制了,也觉得没啥用。

但是,如果没有二进制,也就没有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就不会诞生。

笛卡尔不知道他发明的虚数i,会出现在300年后薛定谔方程里。

黎曼不知道他19世纪创立的黎曼几何,会成为20世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1742年的哥德巴赫也没有想到,21世纪,会有一个叫陈申的男人,拿着他提出的猜想,创造数学工具,带领人类窥探四维宇宙!

有过一次破解角谷猜想的经验,陈申提笔就写。

他可是有答案的男人。

从迷宫的尽头向着起点出发,会简单百倍不止。

陈申闭关了,研究上有克服不了的问题,才会惊扰他。

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在办公室中书写那一张张数学公式,厚厚的一摞,怕有几十公分高。

随着陈申开启的科技之盒增多,脑袋已经聪慧到了不可思议的境地,这里说的是智商,不是情商。

已经没有人,包括范菲烟,可以帮助和他一起计算了。

他一个人,效率反而更高。

布置任务的功夫,可能他答案都算出来了。

范菲烟的工作,就是给他倒上快乐水。

陈申在地下实验室,过上了堪比神仙的日子。

白天工作,晚上世间美好尽收眼底。

让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

我知他风雨兼程途经日暮不赏

穿越人海只为与你相拥

此刻已皓月当空爱的人手捧星光

我知他乘风破浪去了黑暗一趟

感同身受给你救赎热望

……

从迷宫终点向起点迈进,陈申花了10天时间。

从起点重新向终点进发,陈申花了5个月的时间。

时间,来到了16年的7月份。

最后一张纸,陈申写下了一个证字。

呼出一口浊气,陈申脸上笑意吟吟。

范菲烟走来,给陈申揉着太阳穴,她已经养成习惯,每当陈申停下笔,就会用这种方法,给陈申松弛神经。

“菲烟,不用了按了,我会休息两天,猜想,已经证明出来了。”

“什么?”

“从今往后,这面数学界旗帜,被拔除!”

第171章 数学之花

大洋彼岸的《数学学报》,今日再次济济一堂。

来自一封华国邮件,震惊了这个数学界的顶刊。

埃里克教授坐在古老的圆桌上,细细品读着那优美的证明过程。

拉德维格教授提笔演算,一步步的,向着终点迈进。

古斯塔夫教授正在亲吻这份打印下来的证明过程,像是在亲吻自己的情人,如此痴迷。

还有很多教授,有些甚至水平有限,遇到难关,需要相互讨论。

答案放在面前,他都难以看懂。

这就是皇冠上最璀璨明珠的魅力。

“众位,有什么想要说的么?”

埃里克教授作为会议发起人,再次看过,不知已经看过多少次的证明过程后,询问在场众人。

他,没有挑出任何毛病。

有些人的证明过程,可能会用到一些定理或公式,但是那些定理或者公式,可能就基于某一个猜想创造出来的数学工具。

起源都没有被证明,那以此诞生的数学工具,就不具备准确性。

陈申,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他用现有的,确认后的数学工具,创造了新的数学工具,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陈申定式,继陈范定式之后,他又创造了伟大的数学工具。”

首节 上一节 123/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港综:从七十年代开始崛起

下一篇:四合院:满院禽兽馋我老婆,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