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 第15节

“我高中还没上呢,上什么大学?感谢教授,我会好好考虑,若是有想法的话,会第一时间通知教授的。”

“好……”

史密斯教授,漂亮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陈申为什么会认识他的呢?说来有趣,却也简单。

去年陈申将论文投递后,论文并不会第一时间刊登上期刊。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胡乱发表,最受损失的,反而是期刊,会失去权威性。

当编辑收到论文后,期刊编辑会将这篇论文所写的内容,预先审查。

如果在编辑这边都过不了,那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陈申的这篇论文,被表姐润色后,用词准确,格式规范,通过了预审。

然后就是下一步,论文的正确性。

这时候论文会发给和期刊有合作关系的专家学者,或者研究中心。

陈申发现的石墨烯,当时期刊编辑感到非常玄幻,但科学嘛,万一是真的呢?有时候科学比玄幻还玄幻,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篇论文到了史密斯教授手上。

开始史密斯教授收到稿件后,也没有在意,甚至在看过之后,哪怕有详尽数据支撑,也觉得那是陈申乱写的,跳梁小丑这么多年他也不是没见过。

直接将论文,交给自己手下学生,让他们去验证一下正确性。学生也觉得,又有垃圾到手里了,很是漫不经心,根据论文中撕胶带的方式,剥离着石墨。

然后,然后就爆炸了。

论文是真实的!当史密斯收到这个消息,都已经是半夜了,顾不得继续睡觉,直接跑到了自己的研究院。

挑灯夜战,当他亲手从石墨中,分解出单层石墨之后,这让他不得不信。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向人类社会敞开了大门!

论文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那只是在学术界,老百姓们无知无觉。

史密斯有提名诺奖的资格,直接给陈申提名,没有让陈申付出任何回报。要知道,这玩意,诺奖提名资格,其实也可以和金钱权利挂钩的。

这是陈申遇到的第一位贵人,陈申对这位教授,很是尊敬,他让陈申前往普林斯顿上大学,陈申说的好好考虑,是真的会好好考虑。

第22章 需要改变的价值观

“还是吃中餐舒服,那蓝厅里面吃的什么玩意?”

陈申大快朵颐,红烧排骨,麻辣鸡块,松鼠桂鱼,等等,吃的满嘴流油。

一旁的华人餐厅老板,满脸都是笑容。

他们来瑞典开饭店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平时就接待一些华国游客,或者过来尝鲜的外国人。

今天,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整个斯德哥尔摩最耀眼的存在,竟然下榻他们家!老板直接拿出了浑身解数,把陈申招待的满嘴流油。

老板笑着说道:“陈先生,您这话要是让外人听到,一定会让他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老板,这怎么说?而且你别叫我陈先生了,叫陈申,或者陈同学都行,怪怪的。”

一个五十左右的大叔,称呼陈申为先生,让他很不习惯。

“好,好,陈同学。你知道吗?我们夫妻两人刚来这里开饭店的时候,那是1994年,正好是樱花国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奖晚宴的菜单爆出来之后,第二天起可以给普通民众点用,有近4万樱花人,点了1994年的诺贝尔晚宴套餐,那价格,和宰猪没有区别。”

陈申大笑道:“那我这是吃了一顿昂贵的晚餐,却没有付钱喽,哈哈。”

身旁,只有朱蕾还有两位摄像小哥,一位主持人,两位工作人员陪同陈申。

至于外交官白松,市长唐黎,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朱蕾,摄像小哥,主持人,在陈申的热情招呼下,也坐下来一起吃东西。

那两位在首都,一起来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坐下吃东西,而是守在饭店门口。

通过这么多天的相处,陈申也看出来了,那两位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保镖,通过那一板一眼的姿态可以看出来,应该是部队出身。

叫了几次,他们都不来吃,说是有纪律,陈申也就算了。

酒足饭饱,陈申要结账,被老板严词拒绝。

“您可是为我们华国人长脸了啊,一顿家常便饭罢了,怎么还能收钱呢?被我老家人知道,老屋都能掀掉。”

陈申和朱蕾,几次要付账,都被大腹便便的老板拒绝,说再这样,就是看不起他。

没有办法,陈申表达了感谢,和众人离开这家餐厅。

接下来四天,陈申游览了一下瑞典风光。

白松外交官,还有唐市长,人已经跑没影了,他们有和自己身份相匹配的工作要做,说好了四天后一起登机离开。

陈申的导游,也不是翻译官朱蕾,而是在前面蹦蹦跳跳的王室小公主。

用她的话来说,她被管理的非常严格,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当她和父亲说,是给陈申做导游,她的国王父亲欣然同意。

他们第一天就去了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是瑞典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

斯德哥尔摩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建于瓦萨号遗址附近,号称为当年最豪华的战舰,1628年首航时不幸遭遇强风沉没在距离港口仅2公里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第二天,去了斯德哥尔摩王宫。

不过这可算不上是去小公主家做客,现在王室已经搬出到郊外的皇后岛宫。

但斯德哥尔摩王宫仍是瑞典国王的官方居所,也是接待贵宾的地方。

第三天去了诺贝尔博物馆。博物馆专门宣扬有关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得主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的资讯。

第四天去了斯德哥尔摩大教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也是最古老的建筑,是瑞典国王加冕的地方。这种砖砌哥特式建筑的美学价值不可估量。这里是旅行者必到的打卡地。

在这里要说一下,由于这几天的持续报道,陈申可算是出名了,而且不单单是国内,国外也是非常出名。

这就是诺奖的魅力所在,让那些埋头于实验室,穿着白大褂,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们,一夜成为好莱坞式的明星。

陈申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将他认出来,观光游览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与人合照。

不过像是国外媒体采访,或者抱着荒唐想法,让陈申在某部电影里面露个脸之类的星探,这样的人物,自有保镖统统拦截在外面。

愉快的四天很快就结束了,在小公主依依不舍中,与陈申分别。

几日不见的外交官和市长,脸上带着笑意,终于冒了出来,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收获颇丰。

飞机起飞,又是历经十多个小时,同样的一幕在飞机上再次上演,桌前堆满了各种零食。

“国内有报道吗?”

“有的,甚至一套广播都花了整整十一分钟,播放了整个颁奖典礼,说全世界都听到了华人的语言。”

“你说我这次是不是出大名了,下飞机都有粉丝接机?”

“那应该不至于吧。”朱蕾翻了个白眼,这家伙想啥呢。

飞机呼啸着落在飞机跑道上,陈申等一行人下了飞机。

狂热、痴迷、疯狂、众多拥趸、万众瞩目。

好多的少男少女,特别是女的很多,疯狂摇晃着手中的小旗子,爆发出尖叫。

朱蕾回头看了陈申一眼,不可能吧?现在年轻人这么尊崇科学家的吗?

当然,这也是好事。

陈申也很意外,他就是和朱蕾开开玩笑罢了,他还真有接机的粉丝了?

这呼啦啦,起码几百号人是有的了。

不能寒了粉丝的心,陈申揭开了口罩,脸上带着淡笑。

然后,然后场面冷了,尖叫消失。

“靠,还以为我们家坤呢,这人搞什么?戴个口罩,让我们误会。”

“就是啊,还带保镖,当自己有我们家哥哥那么出名吗?”

“唉,你还别说,好像有点眼熟这个人。”

“估计小明星吧,或者什么网络小红人?反正我是没有什么印象。”

“嘿,我看他和一个小童星长得很像,现在是不是长歪了?”

“童星?怪不得穿西服,身后带保镖,还戴口罩,笑死,谁认识啊。”

朱蕾看着陈申那凝固的笑脸,差点笑出了声,只见到她肩膀一直在耸动,憋的很辛苦。

灰溜溜的从接机大部队中挤了出去,一张照片被一名路人小哥拍了下来,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随手一拍,在将来照片发布出来之后,掀起了那么大的风浪。

为国争光的科学家,下飞机竟然淹没在戏子粉丝中遭到嘲讽,这一代人的价值观,需要改变!

第23章 认真的学姐

虽然这次陈申在瑞典,参加了诺奖的授奖仪式。但是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流量没有10月刚宣布诺奖获得者的时候大了,也就当天,风风火火的报道了一下,第二天就被某位出车祸的明星,全方面压住了新闻。

时间归于平淡,陈申在中学和大学中往来。

沙漠之茵的培育遥遥无期,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工作之上。

张佩杉一直在做着,陈申报给她植物的测序的工作,要完全通晓一株植物的基因序列,破解植物的生命密码,那还需要很久。

对于陈申这么一位甩手掌柜,她表达了不满,不过谁叫陈申是中学生呢?

总不能舍本逐末,文化课不学了,天天泡在实验室吧,那对陈申将来的成长,弊大于利。

不满归不满,但张佩杉也就说说罢了,勤劳的小蜜蜂还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实验室中,新设备也到了,可以模拟沙漠中的植物成长环境,白天热,晚上寒,昼夜温差完全模拟,就连里面的沙子,都是真正的沙漠中空运过来的,甚至还能模拟暴风。

不过设备是到了,里面就培养了一些原生态的骆驼刺,算是花大价钱培养杂草。

陈家的新房子也装修好了,虽然全部用的环保材料,不过安全起见,还需要通风几个月才能入住。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放寒假的时候,陈申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趴在了实验室,不需要如先前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首节 上一节 15/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港综:从七十年代开始崛起

下一篇:四合院:满院禽兽馋我老婆,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