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26节

其二便是退守兴、凤二州的牛勖,根据之前得到的消息,其在兴、凤二州有着一万五千余军队,不过前两天却是传来其被叛军击败的消息,想来损失不小;

其三就是占据兴元府、洋州、金州的忠武叛军。前身为忠武军的忠武八都,在平定黄巢叛乱中,立下大功,在前往成都府护驾期间,进攻山南西道,占领兴元府,驱逐了前节度使牛勖。这是山南西道实力最强的一方,据估计,兵马有四万之众。

最后一方就目前没有被叛乱波及的利州、壁州、通州等十州之地。据说在忠武军进攻兴元府期间,牛勖曾下令这十州派兵增援,不过并没有相应。这十州,兵力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四千,单独并没有多大的实力,但若是能凝聚起来,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说到这里,李晔便示意对方坐下,然后他才说道,“诸位,你们也都是跟随本王有些年份的老人,此次本王从荆南节度使改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有好处,也有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刚才郑司马也跟大家说了,目前本王掌控的地方,也就脚下的利州,不过也不能说是百分百掌握。

当今天下,藩镇割据,朝廷势弱,而且叛乱频生。本王乃当朝亲王,不忍看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希望诸位鼎力支持本王改变这一切。”

“下官必定以殿下之命马首是瞻!”

李洪站起来,走出座位,对着李晔行礼道。虽然众人有些看不惯李洪这么会拍马屁,但纷纷有学有样,特别是裴荣,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居然被抢了。

众人的反应,让李晔很满意,点了点头道,“诸位对本王的忠心,本王心知肚明,大家就坐吧。”

看着坐好的众人,李晔继续说道,“本王知道,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欲速则不达,所以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平定叛乱。本王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兴元牧,总不可能在这儿利州之地办公,颇有一股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

所以平定忠武军的叛乱,是第一要务。”

一旁的裴荣想了一会儿起身说道,“殿下,叛军有四万之众,而天策军不到万人,即便是加上感义军和东川节度使派出的五千军队,也才两万多人。而且叛军乃是由忠武军演变而来,忠武军素来骁勇,恐平定叛乱一事并不容易。”

李晔点了点头,“本王也清楚这点,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本王决定扩充天策军。”

“扩充天策军?”

虽然都有所猜测,但真正听到这个结果,在场的武将,都忍不住议论起来。天策军扩编,他们这些跟随李晔许久的老部下,无疑会得到晋升,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不知殿下如何扩充天策军?”郑凝绩试探地问道。

李晔知道郑凝绩担心什么,无非是扩编后的粮饷问题。之前天策军属于禁军,所以粮饷这些都是由朝廷供给,但自从李晔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之后,天策军奉命随行,虽然名为禁军,但是朝廷已经断了对天策军的粮饷供给等。

这自然是田令孜干的,田令孜自然不会傻到拿钱养敌人。朝廷不拨付粮饷,便只能由山南西道节度使自己供给,但此时李晔至控制了利州一州之地,仅靠利州的钱粮,根本就无法维持近万人的天策军。

虽然郑凝绩知道寿王自己有钱,但靠寿王府长久供养军队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郑凝绩便有些担心李晔过于心急,大肆扩编军队。

“趁着这次扩编,本王也打算对天策军的编制进行简单的调整。”见面前的那些武将一个个都竖起耳朵认真听说,李晔脸上露出了笑容,自顾自地说道,“都以上增设厢,五都为一厢,并下辖一骑兵都。厢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指挥使等同从五品上,副指挥使等同正六品上。

目前暂设左右两厢,以及后厢。其中左右两厢负责作战,后厢主要为后勤,下设辎重都、工兵都、军医都、辅兵都四都。

左厢指挥使暂时由李洪兼任,右厢指挥使由刘麒兼任,至于后厢指挥使,便由李泌担任吧。”

听到李晔这个命令,众人顿时一愣,然后一脸羡慕地看着这位在天策军名不见经传的仓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的军职并不高,在天策军中是正七品上的级别,现在对方一下从正七品上升到视同从五品上的后厢指挥使,可谓直接跨过了从六品和正六品。

当然后厢指挥使虽然也是从五品上的官职,但实力却是最弱的,所以众人虽然羡慕,但也只是羡慕。

这虽然是武职,但武将肯定不想去担任,估计几年都不一定能上战场,每天面对的就是粮草、器械什么的,一般的武将都避而远之。因此,羡慕的只有在场的文官,当然是那些级别不算高的文官。

之所以左右两厢由李洪和刘麒二人兼任,而不是派其他人担任,是因为李晔不想二人被架空。左右厢指挥使短时间指挥着天策军的战斗部队,权力较大,让其他人担任,无疑会削减李洪和刘麒对军队的掌控力。两人作为他的得力手下,他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除了指挥使确定之后,很快四个指挥副使也随即公布,分别是孙孟、欧阳靖、彭鹤和石凌,其中欧阳靖和彭鹤并不兼任都头(也叫都将)一职,石凌是亲王府的校尉出身。

这也意味着李晔已经在着重培养欧阳靖和彭鹤二人,形同李洪和刘麒二人的实际副手。

第150章 初到利州(三)(二更)

对于李晔公布的这些人事任命,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大多的都是欢喜。

其实从天策军的编制就可以看出,自家王爷喜欢五五制,一队五火,一营五队,一都五营,现在又是一厢五都。虽然目前只成立了三个厢,但从对欧阳靖和彭鹤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这两人只要不出意外就是剩下两个厢的指挥使。

不过不少人也奇怪为什么李晔没有给刘奎安排职务,再不济让其担任后厢指挥使也行,起码也是一个从五品上的指挥使。可李晔并没有安排对方这个职务,连个副指挥使都没让其担任。

之所他们奇怪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知道刘奎和自家殿下胞姐--昌宁公主的事,而且他们还得知自家殿下也有意撮合两人。

对于李晔把天策军扩编为三厢一事,郑凝绩虽然有心反对,可考虑到战兵其实只有两个厢,也就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按照李晔给出的编制,一厢实际上就是6500人,左右两厢加起来就是13000人。要知道在出发前,天策军就已经有七厢,那就是9000余人,所以扩编至13000人,幅度并不大,只是后厢的幅度有点大。当然这也不是不能接受。

见对于这些安排没有意见后,李晔便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下几个心腹。

“孙刺史,利州目前是什么情况?本王指的是这里原本的守军。”

孙辰回答道,“回禀殿下,利州的人口仅次于兴元府,加上地处险要,所以这里有着3500人的驻军,归属于前任刺史管辖。现在前任刺史离去之后,由团练副使陈治安负责指挥。

此人是利州人,世代军人家庭,在牛勖担任节度使之前,就在利州军中任职,后投靠牛勖,担任团练副使,一直至今。在利州军中的影响力,仅次于前任利州刺史。”

“既然利州前任刺史和这个团练副使都是牛勖提拔起来的,为什么之前兴元府遭到进攻,利州并未发兵增援?”李晔不禁有些好奇。

“好像是前任刺史跟牛勖的关系最近一年闹得有点僵,这也是下官听刺史府的人所述,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至于这个陈治安,之前也没有坚持增援,所以下官也觉得有些奇怪。”孙辰如实说道。

“那这就有点意思了。”李晔别有意味地笑道。

“据下官猜测,这个陈治安可能跟牛勖的关系也出了问题,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得而知。”孙辰猜测道。

“具体再说,不过这利州军队不能让旁人掌握着,未来一段时间,利州将作为本王收复兴元府的后方,必须确保此地无忧。”

李晔一说完,孙辰便一脸期待,要知道他目前只是刺史,并没有兼任团练使。刺史兼任州团练副使是理所当然,基本都是这样,所以见李晔提及此事,心中也觉得十拿九稳。

“所以,团练使本王决定让刘奎去担任着团练使一职。”说着李晔便看向刘奎,“刘奎,利州的重要性相信你也清楚。本王对你的要求就一个,削弱陈治安对利州驻军的影响力,把这支部队变成属于本王的部队。明白吗?”

“卑职明白!”刘奎大喜,连忙保证道。

州团练使在一州的地位仅次于刺史,地位比别驾、长史、司马都高,跟州防御使一个性质,掌握一州军队。团练使跟防御使不同,二者在同一地方并不重复设立,但地位却相同。

而且利州团练使乃从四品上的官职,相当于刘奎一下就连升几级,在军中将领中,仅次于李洪、刘麒二人。对于这样的连跳几级,刘奎不高兴才怪。

首节 上一节 126/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