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10节

也就是现在国朝相当富裕,工坊城又绝对给力,这一次朝廷征发民役的积极性奇高,才可以满足各路大军物资运送的需求。

所谓的迅速北上,可过了一个多月,偏师还在格纳河岸向北行军中……

“子厚,若我部不能尽快抵达黑水镇燕军司的治所,并快速解决后南下,恐怕会影响大布局呀!”

王韶也是到瓜州后,或者说打肃州时,朝廷才将大谋局告知他。

这也是当初他们想在肃州休整的原因,想更多的跟朝廷沟通,更好的了解偏师的作战任务。

可惜,形势不等人。只好在本部讨论,便宜行事了。

“大帅,偏师属于孤军,不管在沙洲还是如今北上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一直都是孤军。”

“朝廷知道情况,也就需要给偏师配备足够的物资…~需要偏师打下黑水镇燕军司后,继续以孤军南下,直到汇合李宪部时,才有可能得到供给。”

“偏师携带的物资量太大,那怕咱们征用了足够多的驮马,如此庞大的队伍,不可能将行军速度提上来。”

“这一点,章惇相信朝廷会有所考虑。当初在肃州接到诏令时,也是朝廷对高遵裕部处境做出判断而已。”

“咱们一刻没有耽误,相信能赶得上!”

黑水镇燕军司不是乌合之众,那是西夏防备北辽西京道的精锐骑兵,若偏师不能有充足的军备,即便尽快赶到,也不会那么简单的拿下来。就是甘肃军,也是跟折继闵部合兵后才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其实,章惇看来,偏师行军速度缓慢也有好处,可以让黑水镇燕军司有时间向兴庆府调集增援······这不是处于偏师对战考虑,而是从整个大谋局考虑,越多的增援抵达兴庆、西平和银夏一带,对于国朝最终围歼越有好处。

西夏不是国朝,没有雄厚的财力保证,当太多的骑兵聚集在兴庆、银夏一带后,就是国朝不围歼,他们也会内讧······谁也不希望自家部落的勇士受委屈,可兴庆本地的势力也舍不得供养增援的骑兵。

章惇对国朝这个大谋局势赞叹不已。一旦大势形成,别说国朝形成围歼之势,即便没有,只要高遵裕部能扛两三个月,西夏就会彻底崩溃。或许真的会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能。

所以,在章惇看来,偏师完全没必要急于行军。就像狄青部、种颚部、郭逵部现在根本没有进行高烈度战斗一样,都在保存实力,为最后的大决战储备。

在整个大谋局中,任何一路大军都缺一不可。

“话虽这样说,可我部若在黑水镇燕军司有所耽误,不能按期与李宪部汇合,一旦朝廷的大势形成,西夏北逃,那时候对于我部恐怕会是灾难,所有的压力会集中到偏师身上······”

这才是王韶真正担心的。

国朝对西夏的围剿大战一旦打开,西夏人觉醒后势必要突围逃窜,西夏人能选择的只有西路、北路逃窜。目前西路应该说很坚固,狄青大军不说,接连着熊本部、折继闵部,朝廷可以说把西路封堵的相当厚实。

而北路呢?一旦偏师不能按期汇合,偏师就需要担负封堵整个西夏溃兵的疯狂冲击······

偏师能否按期进入既定的作战区域,对国朝的大谋局,包括对偏师的命运都相当重要!

大包围圈一旦形成,国朝的各路大军几乎融为一体了,西夏人往任何一个方向逃窜,都将是面对国朝几十万大军的封堵,任何一路大军都不再孤立,完全是一个整体······这才是国朝大谋局的关键。

“大帅,高遵裕部不至于不明白朝廷的用意,转战突围势必引诱西夏投入兵力,其他各部也会合理牵制,会给我们赢的时间。”

“偏师这般长途行军,物资量庞大,朝廷不可能不考虑这些。所以,在我部潜行至黑水镇燕军司之前,甚至说跟李宪部汇合之前,西夏人不会觉察的!”

第723章 最后的一环

任谁半年时间一直打战都会厌烦,就是高遵裕急于求功也开始厌烦了。

从春夏之交,一直打到入冬了,除了有限的几天雨雪天,几乎每一天都在战斗中度过的,这就是种折磨。

“寿翁,这是个问题呀,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次斗殴了,再这样下去,我担心营啸······”

一支孤军,深入敌后,在敌方的围追堵截下转战······虽然是主动的,可这环境和氛围却是实实在在的。再说了,朝廷的谋划只能在将领一级公布,不可能让每一位军卒都清楚。所以,难免有些混乱的思想。

这情况,要是搁以前,就是一个字:杀!用杀头来镇压军卒那些异动和乱七八糟的心思。可是现在不能了,不说新军军卒与原来的禁军不同,就是整个大军中的文佐官、监察官也让主帅不能做越轨的事。

种谊也没法,千年军伍的难题,谁也没办法解决······等等,种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

“大帅,最后一次物资到位,是否有一支队伍?”

种谊突然想起,当初在护卫营时,官家曾说过关于解决军伍战时情绪的方法,说什么宣传队,说什么活跃将士们的生活,说什么增添将士们的乐趣······

当初就当闲话了,这段时间以来,种谊在处理军伍的各项事务中,越来越发现官家的很多闲话都相当奏效。

“哦,好像有这么回事,当初光顾着接受物资了,随便就让他们进后勤营了。有说处?”

“不好说,想起官家当初的一些话,说不准是不是。”

在后世,赵曦原本的那个时代,都已经有心理医生介入战争的心理创伤事务了,又如何不会考虑到这些?有句话怎说来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既然谋划灭国之战,赵曦自然不会遗漏了被老军务谈虎色变的将士们的心理······思想工作要做好,将士们的娱乐生活也不可丢下。

找一群小娇娘到军营里唱曲不可能,找一些玩杂耍的去军营娱乐一下还是可以的,不可能所有大军都配备,也不可能把娱乐深入到厢军一级,在高遵裕部这路孤军中安排一班还是可以。

这算是这个大谋局中的最后一环了。

冬天的战不好打,不管是对西夏还是大宋。下雪的时候,大雪覆盖的地面,骑兵冲锋冲不起速度来,雪融化了,地面的泥泞一样让骑兵没法冲锋。

更为关键的是,这季节本该是战马将养的季节,却依然在征战,这对战马尔等损害是没法估量的。

入冬后,西夏人的攻击烈度很明显下降了。这那成呀?高遵裕以为,这是西夏人要突围了,便跟种谊商量后,继续转战。自从解决了军卒暴躁的问题后,高遵裕不认为还有什么能难得住他们了。

而狄青和种颚这类老将,更是知道如何削弱西夏的战力,仿佛要解救高遵裕部一般,攻击西夏的烈度一点没减少。

就是种诊的骑兵队,好像也没有停止过骚扰西夏人的行动。

西夏人很受伤······

“战争到了这种程度,也该能看出些端倪了······”

可怜的传讯方式,朝廷根本无从知晓西夏现在是什么状况。早在几年前,赵曦就让王中正向西夏派遣细作。在战前,各式各样的情报没断过,可战时一开始,就很少有消息传递出来。

“朝廷现在只对包围的队伍状况熟悉,高遵裕部、王韶部,自从入冬,就再没有消息传来了。”

这是这才大战最为关键的点。高遵裕部的存亡,决定着能否吸引足够数量的西夏骑兵在兴庆府一带,而王韶部决定会不会给西夏人留下北逃的路。

首节 上一节 910/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唐朝好岳父

下一篇:明末不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