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1582节

外廷内部的矛盾当然更加明显,南北之间、文武之间,相互之间都不服气,尤其是在利益的分割上,南北官员们会相互对峙,与此同时,在国家下一步的战略规划上,文武官员又尝尝各持己见。

而内府的矛盾自然就体现在资金的划拨上,谁都想自己能够多拿一些钱财以干出来更多的成绩。

至于内府和外廷之间,虽然深层次的对立从来没有被化解过,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双方还是保持合作态度的,尤其是不少外廷要员和内府妃嫔本来就是亲属关系,这种合作并不会因为双方之间的利益纠纷而真的被打破。

只不过至少双方的大佬们之间是很少有直接面对面交流机会的,今天要不是李荩忱坐在上首看着,恐怕双方一照面就有可能忍不住直接打起来。现在李荩忱在,自然就不能太嚣张,只能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导致气氛愈发的紧张。

即使是跟着旁听的陈宣华、尉迟贞等人以及对面的各部吏员,也都察觉到大佬们之间的对峙情绪,顿时都收敛起来原本轻松和好奇的神情,坐的分外端正。这种时候,自己最好是规规矩矩的,不然的话保不齐就成为对面的突破点。

沈君高轻轻咳嗽一声,原本都快要凝固的气氛总算是稍微活了起来,很多憋不住的都忍不住轻舒一口气。

沈君高其实有些无奈,他本来只是来镇场子的,所谓镇场子,自然就是不需要说话,就直接坐在这里静观风起云涌,等到自家人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及时挽回损失,而等到自家人高歌猛进的时候,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拿到更多的好处。

结果到了现场沈君高才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陛下摆明了看戏的态度,而内府和外廷之间的话事人们直接对上之后,就一直都保持沉默,似乎谁先开口,谁的底气就泄了一样。不过想想也是,本来内府在这件事上就是吃亏了的,可是新成立的部门也不在原本六部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六部也没有沾到多少光。

第二一三七章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

看上去这一次是内府割掉了自己最主要的两部分,但是割出来的这两个部门,在此之前和外廷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说到人才的任免以及具体规章制度的制订,外廷实际上还得听内府的,谁让你根本就不知道医院和书院等等是怎么建设和运转的呢。

尤其是诸如尚书等有实权的管理人员,更是需要内府来决定,不然的话,外廷派来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那直接造成了混乱又该如何是好?

所以现在名义上这两个部门变成了双方共同管辖,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至少在最近两届官员的任免上,内府还是占据有足够话语权的,外廷除非说直接拉拢其中某些官员为自己服务或者在短期内培养出来足够的人才和内府争夺,不然的话属实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因此内府觉得自己吃亏了,外廷也没有觉得自己占到便宜,你们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挂了和六部一样的名字吗?甚至户部还得为医院和书院的发展多拿一半的钱,要知道在这之前户部只是意思意思,大头都是内府掏的,而现在变成了一人一半,这不是吃亏么?

外廷群臣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思前来的,他们自然也就更倾向于能够从这一次关乎细节的谈判之中获取到更多的好处。

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因此更不能先开口。

先开口就相当于变相的承认了自己这边有需求,等于低头服软了,等会谈起来,在气势上弱了三分不说,而且这一开口总归是要说出来点什么的,保不齐就让对方揣摩到了自己的底线。

内府和外廷合作和对峙这么长时间,外廷群臣当然也都清楚,对面这几个女流之辈可都不是吃素的。

光靠吹枕边风,是不可能把内府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但是大家总不能一直一句话都不说吧,尤其是陛下,感觉都快睡着了。

因此这个时候沈君高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诸位,医院和书院已经各成气候,从内府之中拆分出来,由户部和内府共同支持发展,乃是利国利民之好事,既能够减轻内府的负担,也能够让内府和外廷的人才和资源共同为书院和医院所用。”

乐昌和对面的陈叔慎、江总等人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行吧,等于没说。

不过沈君高接着说道:“大体方案已经敲定,但是仍然还有众多细节需要商榷,今日群贤毕至,所为的正是此事。”

说着,他又向李荩忱的方向拱了拱手,不管怎么说,这种话都应该是陛下说出来才是,但是陛下摆明了不想参入其中,因此只有沈君高来说了。

李荩忱的态度倒是并非不能琢磨,他所想要的不过就是各部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罢了,其实内府如何拆分,甚至书院和医院应该划归给谁,对李荩忱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这两个部门能够比以前更高效率的干活就可以。

所以李荩忱干脆一言不发,以避免自己所说的任何话都流露出来偏颇之意,扰乱大家的思路。

当然了,既然李荩忱坐在这里,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直接吵起来,想要撕破脸皮也得等之后,这也体现出来李荩忱一直强调的皇帝的作用,不仅仅要融汇百家、博采众长,还要维持稳定、调和矛盾,每个人都向着不同的方向努力以带动着大汉向前进,而皇帝要做的自然就是避免其中有那么几个人向着相反的方向努力,最后大汉这辆马车哪儿都去不了了。

陛下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沈君高便紧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所需要讨论的主要还是拨款和人才,至于书院和医院以后的具体发展,还需要等到两个部门独立出来之后再做规划。”

乐昌此时颔首说道:“沈尚书所言极是。”

沈君高则来了兴致:“医院和书院之所以要独立出来,便是因为内府现在难以支撑两者的并肩发展,如此也是为了能够给内府减轻压力。而之后书院和医院必然都将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该由朝廷设立的书院转门培养,也就是说臣以为朝廷应该出面设立专门为培养书院先生和医院医师的书院,和之前在建康府设立的看护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善!”李荩忱此时也忍不住颔首。

虽然他知道沈君高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目的实际上还是避免内府继续对书院和医院人才的垄断,现在这两个地方引进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内府出面招揽的,地方上的名医之类的也好,隐居山中的名士之类的也罢,当然都会感念于内府的知遇之恩,而不把外廷放在眼里。这也是现在内府能够和外廷针锋相对的底气之一。

既然外廷在人才选拔上一时半会也插不上手,那行吧,咱们干脆一起造一个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人才,这样这些人才出来了之后也不会以内府的一份子自居。

但是李荩忱很清楚,建设书院以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自然要比从民间招揽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上岗来得强。

对于这一点,他是支持的。

乐昌和萧湘等人虽然明显看上去不太乐意,不过这是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陛下开口了,那就没有从根本上再过纠结的必要,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乐昌当下微笑着说道:“陛下,臣妾也以为此法甚好,至少可以免去民间筛选、良莠不齐的可能。以医院建设为例,这样做短期内或许需要医院反过来支持医学书院的建设,但是长期来看,自然能够解决医院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臣妾认为医院完全可以划拨出来一部分人专门用于培养人才。”

沈君高等人脸色变了变。

不得不说,皇后这一下来的也够狠的。

从医院体系之中抽调人才再去书院里教授学生,这不还是等于让内府的人去带学生么?那带出来的学生不还是对内府有好感?

毕竟在这个时代,学生一般都是跟着老师走的。

沈君高等人齐齐看向李荩忱。

“不错。”李荩忱颔首。

内府这边顿时松了一口气,外廷那边则一个个神情郑重起来,刚才短暂的松懈一扫而空

第二一三八章 潜移默化,由缓至极

李荩忱并没有拒绝乐昌的提议。

内府至少保住了短期内培养人才的权利,至于丢掉了直接招募人才的权利,那并不重要。

直接招募人才,也需要进行培训不说,而且本身考核和筛选环节就容易出问题,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所以内府一直以来都担心会存在隐患,现在借助谈判直接把这个隐患扼杀掉,又不至于得罪下面办事的官吏,自然是好事。

同时李荩忱当然也不可能真的一刀切掉内府的所有,不然的话就算是乐昌不找自己的麻烦,下面的内府官吏们肯定都会有意见的。毕竟内府这些年勤勤恳恳,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现在朝廷认为内府势力太大就要把内府整个儿削弱,未免太过分了,到时候下面人心浮动,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首节 上一节 1582/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