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第830节

淮北防线已经固若金汤,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显然是痴人说梦,所以李荩忱干脆寄希望于水师,以求能够通过水师越过淮北防线,从海上直扑青州。

而萧摩诃紧接着说道:“现在要在我们已经有的框架下组建新的军队,尤其是要把一支支队伍填充进去,把还没有接受整编的南中各部、岭南各部转化为实际的战力,这样就可以顶替留守后方的兵马,甚至作为后备开赴前线。”

顿了一下,萧摩诃补充一句:“但是这样的兵力整编肯定是要在农耕以及工坊生产都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予每一个青壮年足够的行军和阵列训练,做到全民能战能耕。”

“耕战,国家之本也。”户部尚书骆牙此时开口说道,“户部上下已经统计了十年来的南方各地岁收变化,以为陛下参考。”

粗略的扫了一眼骆牙呈递上来的厚厚的奏章,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自从侯景之乱以来,江南元气大伤,再加上十多年前的华皎之乱以及后来的淮南之战,江南好不容易再积淀下来的家底也几乎消耗的差不多了,以江南百姓为主的军队消耗的七七八八,自然也就把江南的青壮年劳力也消耗掉了,以至于长期以来江南的城镇密集度甚至都比不上岭南。

一直到李荩忱把南陈取而代之,江南的岁收才开始有所起色,这个历史上华夏民族千年来最繁华的腹心之地,终于再一次开始展现其强大的生产能力。

不管怎么说,南方的水土的确更容易生产出来更多的鱼米以供养人口,当更往南的地方,粮食的产量也就更高,另外还有更多种类的水果和珍奇异兽,所以也更容易养活人。

有的时候李荩忱认为越往南的国家越是难以崛起,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闷热的环境和充足的粮食让他们过于懒散,比如后世赤道沿线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崛起的大国,而在华夏古代,南方的王朝一般也都是偏安之后被征服。

除了在体型上存在差距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南方的富足让他们并不想成为“战斗民族”,而是更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环境之中,而在北方的寒风之中瑟瑟发抖的游牧民族,自然也就更希望能够征服别人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温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基于温饱好日子谈别的,都是耍流氓。

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

整个大汉变成可耕可战之国,实际上和后世隋唐设立的鹰扬府、折冲府有异曲同工之妙,归根结底还是让百姓战时为兵、平日为农,以确保战争和耕作两不耽误。

但是这些百姓终究不能和精心训练出来的军队相比,大汉必然还会在边境上保持相当数量的军队,而这些随时可以成军的百姓实际上主要都是作为后备队伍。

除非是举国征战,否则应该不会有这些人上场的机会,实际上就相当于民兵。

而与此同时还要落实下去的当然还有军队的退役政策,边境的大军不可能长期保持一成不变,根据太尉府制定的政策,是五年轮换,实际上在军中服役的时间就是从十八岁到二十三岁,二十三岁之后就会返乡参与农耕,成为预备役。毕竟对于二十三岁的人来说,在军中服役的时间已经够长,但是他们的年龄尚且完全适用于农耕。

而大战一旦爆发,这些人也是军队的优先征调对象。

实际上太尉府要做的,就是把整个大汉变成一个大兵营,随时都可以调动全国的丁壮参战。当然这也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加快军队的士卒更换以及对普通百姓的培训,这也是一笔大的开支,但是相比于整个大汉到时候无兵可用,直接把百姓拉上阵作为炮灰,自然好多了。

从南陈到大汉,都是奉行的半职业化精兵政策,以弥补和北方的人数差距,若是直接让大汉将领们去指挥一群乌合之众,恐怕这些将领们也会无可奈何。

“工部已经开始研制新的连发弩和火矢。”此时工部尚书吴凭也站出来说道,工部一向和太尉府同气连枝,户部都这么配合工作了,工部自然不可能不说话。

而确实萧摩诃的第一策就是把整个国家的力量都动员起来,让大汉完全处于战时体制下,而新兴起的工商同样不可或缺。

按照李荩忱的指示,工部的重点在于开发更多的攻城器械和单人高杀伤器械上。北地的城池更多、更密集,同时敌人的数量也更多,器械是现在能够想到的最简单快捷的弥补差距的方式。

当然了李荩忱肯定是不会放过火器的使用的,一旦拥有了火器,双方的差距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缩小,但是也正是因为火器威力摆在这里,所以工部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保密性质的,在真正研发出来能够使用的火铳、至少是类似于震天雷之类的投掷性攻击武器之前,是不会先透露出来的。

不过除了作为秘密的火器之外,连弩和改进型的云梯车等等都是大家关注的对象,工部真的能够把这些研制出来,实际上就已经足够把军队的战力提升一大截了。

除了工部之外还有商部,当即商部尚书唐正良也站出来:“启禀陛下,现在各地的钱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现在通过钱庄朝廷已经可以抽取利益,充实国库,这是今年钱庄的具体发展状况,臣尽数已经写在奏章之上。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商队,已经向北深入到关中甚至是河北。”

李荩忱微微颔首,商贸恐怕也是很多人都忽略掉的一个关键要素,不仅仅商贸可以把社会大多数上层阶级的金钱直接或者间接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而且也可以通过南北的商贸交流进一步控制北方的商贸,毕竟当人们习惯于一些商品的时候,也就会逐渐离不开他们。

“统筹耕战工商,这是臣之第一策,”萧摩诃朗声说道,“而第二策想来太尉府参军杨素应该向陛下禀报过。”

李荩忱微微颔首,实际上杨素的策略就是步步蚕食,一点一点的吞噬掉宇文宪和杨坚在犄角旮旯的土地,而已经被李荩忱半包围的南阳就是接下来的首要目标,这种一步步向前蚕食的方法显然更不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让对方以为“攘外必先安内”,依旧把目光放在内在的对手身上。

毕竟从现在的天下大局来看,一个南阳对于以洛阳为主战场的双方来说,实在是无关痛痒,殊不知李荩忱正是要通过这个方式彻底把双方堵在中原、关中和河北这寥寥可数的几个地方。

拿下了南阳,李荩忱也就有能力彻底参与到洛阳的乱局之中,同时还能同时威胁关中和淮北的侧翼,而后两者正分别是杨坚和宇文宪的命门所在。

而萧摩诃紧接着说道:“第二策便是步步蚕食,尽最大可能从敌人的手中获得更多的人口,也获得更多的俘虏,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弥补我们之间的差距。”

顿了一下,萧摩诃看向李荩忱:“说到这里,陛下打算如何安置这一次西北之战中俘虏的突厥人?”

“正好可以让他们作为努力顶替工坊和矿山之中的北人俘虏。”李荩忱沉声说道。

之前矿山和工坊,尤其是巴蜀的一些深山之中的工坊,都是用的李荩忱在巴蜀的一连串战斗之中俘虏的北周士卒,实际上未免有些浪费的感觉,这一次正好把突厥人填进去,而这些经过这么长时间劳动改造的北周士卒,也就可以补充到军队之中,甚至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家乡都已经在大汉的掌控之中了。

萧摩诃微微颔首:“臣最后一策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一鼓作气,直接击破其中之一。”

“那应该选择哪一家呢?”李荩忱微笑着问道。

实际上到这里和他的想法已经重合,问题也重新回到最初的地方,只不过相比于李荩忱,萧摩诃他们还是更期望能够稳中求胜,显然经过前两步走的大汉,有了足够的国力作为后盾,同时也在更多的方向上对敌人形成了优势,自然也就不担心失败之后有可能产生的后果。

“臣以为应当先破关中。”

“为何?”

“关中地势狭小而人口众多,并且还有周人皇帝在,相比之下河北地势广阔且多为平原,宇文宪以骑兵游弋,我们很难一战灭之!”萧摩诃沉声说道,“破关中,则我淮南、荆襄到关中再成一线,退可自守,进可直扑河北,以成天下一统之态。”

李荩忱的目光旋即转向顾野王等人。

“臣等附议!”

第一一七零章 当岳父上瘾?

此时身在襄阳的杨坚使者柳裘并不知道,自家这边还在谈判,大汉就已经在朝堂上确定自家为未来战略上的最终目标。

无知的人是幸福的,至少现在柳裘觉得眼前这个谈判还真得很有可能会取得成功。虽然李荩忱走了,但是留下来主持谈判的杨约不再是和之前那样一副漫天要价的样子,而是一板一眼的开始和柳裘讨论每一项条款。

与此同时杨坚的消息也到了,对于柳裘现在坚持的条件他很是满意,甚至还允许柳裘在几个方向上做出让步。

随着杨坚返回长安,宇文宪回到邺城,双方都在为来春的大战做准备,所以在这个时候李荩忱的态度也就显得愈发重要。尤其是杨坚,他的地盘现在在三方之中是最小的,所以自然也是最害怕李荩忱和宇文宪瓜分的。

而杨坚开出的条件的确非常诱人,双方完全开始通商,同时在关中内侧的几个重要城镇都设置向大汉开辟的单方面免税的贸易集市,以为大汉商人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杨坚会以黄金和珠宝等物品为抵押,购买大汉的新型霹雳车和床子弩,以用来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攻坚和守城大战。

如果第一笔买卖能够成功的进行下去,那么接下来杨坚不解以李荩忱插入中原战局,甚至愿意把南阳城拱手让给李荩忱,双方按照之前初步谈定的计划平分河北和青州。

实际上杨建能够做出这样让步就已经足够让人吃惊,毕竟杨坚现在的地盘最小,所需要做的也是要尽可能的扩大地盘,若是他还把自己的土地割让出去,少不了会引起朝野之间的极力反对,对于杨坚的声望也是很大的打击。

首节 上一节 83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下一篇:北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