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623节

“大宗伯,不能再优柔寡断了,时间不等人啊。”

通政使乐恽紧接着配合了一句,他知道胡濙正处在抉择的关键点。

“大宗伯,还请挺身而出,匡扶江山社稷!”

户部尚书俞士悦拱手行礼,共同向胡濙施压。

“还请大宗伯匡扶江山社稷!”

在场的文官集团官员们,纷纷起身向胡濙拱手躬身,哪怕想要取代的何文渊同样不例外。

望着眼前一片“逼宫”的同僚,胡濙手臂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急切,下意识的微微抖动了起来。

短暂沉默后,胡濙这才站起身来,朝着众人回道:“本官已心中有数,会给诸位同僚一个交代,暂且请回吧。”

请回?

面对胡濙这种回答,何文渊现在是不满意的,他担心这是对方的拖延之计。

但是胡濙这么多年的资历跟威望摆在那里,在场的众官员大多数脸上一喜,不相信堂堂大宗伯会做言而无信之事。既然说会给众人一个交代,那么就必然会言行一致。

“吾等谢过大宗伯力挽狂澜!”

又是一致的鞠躬致谢,官员们纷纷拱手告辞,见到这种场景何文渊知道不能强求,某种意义上目的算是达成了一半,接下来就看沈忆宸如何应付了。

看着众官员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之中,胡濙仿佛浑身力气被抽空了一般,踉跄的倒向太师椅。见到家主这个模样,亲近的幕僚跟老仆赶紧冲了过来,一把将他扶住,急切的询问着身体情况。

毕竟胡濙已经年近八旬,情绪激动之下出现个什么三长两短,是再正常不过多事情。

面对幕僚跟老仆的关切询问,胡濙仅是脸色苍白了摆了摆手回道:“不碍事,扶老夫去书房,我要上疏给陛下。”

“老爷,现在夜已深了,何需急于一时,还是赶紧叫大夫过来给您看看吧。”

“不,扶我去书房!”

胡濙强硬的回了一句,语气中甚至带着些许怒意,见到家主如此坚决,幕僚跟老仆不敢违逆,只能把他踉踉跄跄的扶到书房,然后备好笔墨纸砚。

颤颤巍巍的拿起毛笔,胡濙望着眼前空白的宣纸奏章,一行老泪从眼角滑落,然后黯然落笔。

次日清晨,沈忆宸如同往常一样坐着马车前往文渊阁当值,不过宫中就看到神色凝重的赵鸿杰,他赶忙靠了过去说道:“向北,昨夜出了点问题,现在陛下紧急召见你。”

自从沈忆宸担任帝王师之后,他跟明良帝朱见清的关系逐渐熟络了起来,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去乾清宫讲学。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沈忆宸讲的都不是传统四书五经内容,相反是一些关于天文地理,以及五湖四海的趣事,给明良帝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至于朝政方面的事务,基本上是全权交由沈忆宸处理,除了偶尔在重要朝会上逢场作戏的汇报一番。毕竟年仅六岁的明良帝放在后世,才刚上小学的年纪,哪怕宫中儿童教育比较超前,依旧不可能处理复杂政务。

今日这突然召见,确实有些非比寻常,沈忆宸于是开口问道:“昨夜出了什么问题?”

“朝廷文官齐聚大宗伯府上,清早他就呈递一封奏章绕过通政司跟内阁,直接送到了陛下御案。内容除了曹吉祥跟陛下外,其他人不得而知,我猜测是跟你颁布的考成法有关。”

胡濙还是被推出来了吗?

得知这个消息,沈忆宸没有多大意外,既然身为文官集团领袖,那么胡濙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利益集团。不管内心真正想法如何,当整个利益集团达成一致,那么他就必须站出来发声。

“我知道了。”

沈忆宸点了点头,就改变前行方向,准备先去乾清宫。

“向北,要不要我做些什么准备?”

看到沈忆宸云淡风轻的模样,赵鸿杰反倒是有些紧张,打算留好后手。

“准备什么,谁反对就逮捕谁入诏狱吗?”

沈忆宸笑了笑,然后摇了摇头道:“我不是什么独夫民贼,大宗伯同样不是蛮横之人,捂嘴是挡不住悠悠众口的。”

“现在仅仅是个开始罢了,未来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604章 告老还乡

乾清宫内,明良帝朱见清不时望向门外,眼神之中流露出些许焦虑。

站在一旁的曹吉祥,自然是把这一幕尽收眼底,于是乎开口道:“万岁爷,其实此事没必要召见沈宫保,就按照朝廷惯例执行即可。”

曹吉祥说这段话的时候,语气中其实有些不满,以往直接呈禀给皇帝的奏章,实则都是由自己来代笔批红,不会给内阁首辅沈忆宸插手的机会。

现如今皇帝依赖沈忆宸的状态愈发明显,连自己这个最亲近的“伴伴”话都不听了,就是要等沈忆宸过来商议,还不惜绕过太监命锦衣卫通传。

这种趋势让曹吉祥心中的危机感愈发高涨,毕竟太监要是没有皇权为依托,那么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哪怕把曹氏子弟安插入了京营,依旧远远无法跟文武百官对抗。

除非自己嗣子曹钦跟侄儿曹铉,能达到石亨叔侄那样,拥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才能做到以力破局。可是现实很残酷,曹氏子弟展现出过来的能力,撑死算是个中人之姿,达不到扭转乾坤的程度。

如果上天再给曹吉祥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就算遭受到石亨的轻视跟羞辱,他也不会选择去联手沈忆宸背刺。毕竟相比较石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沈忆宸简直多智近妖。

时间越流逝,曹吉祥就越没有当初的底气跟信心,哪怕占据着内官身份,依旧没有赢得对掌控皇帝的胜利!

“曹伴伴,这次事关大宗伯,还是与前朝商议为好。”

明良帝朱见清年纪不大,可从小就接受皇家教育,已经逐渐有了前朝跟后宫之间的概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愈发倚重沈忆宸,不再事事交待给曹吉祥的根本原因。

大宗伯胡濙是七朝元老,论地位资历满朝文武无出其右,并且还是先帝托孤重臣。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让朱见清面对这封奏章不敢有丝毫怠慢,得让老师沈忆宸来抉择。

听到明良帝“叛逆”的回答,曹吉祥心中十分不满,就在他准备继续劝说的时候,朱见清脸上浮现出一抹轻松的笑容。

只见此刻乾清宫外,一道挺拔的身影正踱步进来,他正是奉命征召的内阁首辅沈忆宸!

“臣沈忆宸,拜见陛下。”

“先生免礼,朕有要事与之商议。”

见到沈忆宸准备行礼,明良帝朱见清赶忙摆了摆手,然后就直接说出了自己召见的意图。

“谢陛下。”

沈忆宸没有客气,他如今只要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再向皇帝行大礼。今日是看到曹吉祥在此,不想被这个权阉给抓住自己的把柄,才这般礼数周全。

“先生,朕这里有一封大宗伯的上疏,你先看看吧。”

明良帝朱见清言罢,一名太监就从御案上把胡濙的奏章,转交到沈忆宸的手中。

对于这封奏章,沈忆宸过来的路上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知道自己就算说服了胡濙,以他的身份立场注定还是要站在反对的位置上,就看文官集团到底有多大力度了。

深呼吸一口气,沈忆宸缓缓的打开奏章,看清楚内容后就呆呆的愣在了原地,脸上表情写满了不可思议。

这封奏章并不是反对或者弹劾自己的,而是胡濙主动上疏乞骸骨致仕,也就是说这位传统文官领袖,历经七朝的元老重臣即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沈忆宸没想到此事会来的如此突然,可当他发现奏章笔迹那淡淡晕开的墨迹时候,瞬间就理解了胡濙的心境跟抉择。

这位老臣心如明镜,知道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将是一件造福万千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碍于阵营的不同,胡濙没办法去赞同沈忆宸,更不想去阻止反对。

面对这种两难的抉择,那只有一条路可走,便是致仕还乡把朝廷纷争给抛之脑后。

一朝天子一朝臣,胡濙效忠过七任天子,还到了结束自己官员使命的时刻!

“先生,大宗伯贸然上疏乞骸骨,朕该如何应对,立即驳回吗?”

明朝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制定了“内外官年七十者,听令致仕。”

意思就是到了七十岁,就该致仕还乡,避免任职终身制带来的效率低下。

不过后面还有补充条款,便是“其特旨选用者,不拘此例”,翻译过来就是皇帝特旨留用的官员可以不用退休。

但是随着明朝局势的发展,基本上官员年到七十没几个会真正致仕的。哪怕就是年老体衰不想继续当官了,皇帝那边也会挽留以彰显自己的重情重信,厚待老臣。

结果就是中枢高官上疏乞骸骨,皇帝会否决,然后再上疏,皇帝继续否决挽留,直到第三次去意坚决,皇帝才会同意退休还乡。

如果这名官员身份特别尊贵,比如内阁大臣、吏部、礼部、户部尚书这种级别,两三次上疏致仕还不够,驳回五六七次都有可能,反正就是不让人走。

胡濙这种七朝元老,要是在朱见清皇帝任期内贸然致仕,外界会胡乱猜测造谣天子没有容人之心,影响到帝王英明神武的形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良帝朱见清特别重视胡濙的致仕上疏,想要沈忆宸帮着抉择的原因。

“回陛下,大宗伯年近八旬,早该颐养天年。却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乃朝野内外官员之表率!”

“如今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可谓是民富国强四海升平,大宗伯也可以了无牵挂的回乡安度晚年。”

“臣建议按照流程三度挽留大宗伯,再同意并赐予厚赏,既圆了老臣之愿,又安了百官之心。”

沈忆宸从上疏奏章的泪痕,看出来这名历经七朝老臣内心的无奈跟挣扎,于公于私让胡濙在此时致仕都是最好的选择,他已经不属于这个全新的时代!

“那……那就依照先生所言。”

没有过多的考虑,亦或者明良帝这个年龄阶段,不可能看清楚复杂官场。凭借着对沈忆宸这名老师本能的信任,朱见清就同意了对方的建议,等三度上疏致仕过后,便厚赏胡濙告老还乡。

站在一旁的曹吉祥脸色却十分凝重,他清晨看到礼部尚书胡濙的乞骸骨奏章,其实并没有多想,原因就在于胡濙致仕上疏不是第一次。

正统九年,景泰二年,再加上这次的明良二年,几乎每换一位帝王,胡濙都会选择上疏致仕一回。往往在皇帝强硬挽留之后,胡濙就选择偃旗息鼓,继续担任他的礼部尚书。

但是这一次沈忆宸回答的过于痛快干脆,仿佛是有备而来一般,这让曹吉祥不由怀疑他跟胡濙在背后,是否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密谋。

当初石亨可是被沈忆宸给玩弄在鼓掌之中,哪怕自己都没有占的任何便宜,再加之前任内阁首辅陈循,以及吏部天官王直,某种意义上都是被沈忆宸给逼走。

现在又多了石璞跟胡濙,这样下去阁部大权尽系于一人之手,日后单单靠着自己的司礼监如何抗衡。

可问题是,胡濙身为文官集团领袖,并且如此的德高望重,到底被沈忆宸拿捏住了什么把柄,要像石璞一般主动致仕辞官?

曹吉祥想不明白这一点,看来等皇帝召见完毕之后,自己得立马动用东厂番子好好查探一番。

不对,是应该重组东厂!

东厂其实在明朝前中期,跟锦衣卫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准确来说它就是从锦衣卫中,抽调百余名善于刺探情报的能手,组建而成的新特务机构。

既然跟锦衣卫有关系,那么就必然存在赵鸿杰的眼线,因为这个曹吉祥担任司礼监掌印之后,就慢慢冷落了东辑事厂,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掌控京营上面。

毕竟特务机构再强,关键时刻靠的还是兵强马壮,这是几次宫变下来给曹吉祥最大的体会!

“先生,大宗伯的事情解决了,你要不要给朕继续讲讲欧罗巴的故事,就是那个否认天圆地方的哥白尼。”

孩童终究还是孩童,解决了胡濙上疏致仕的事情,明良帝思维立马就跳跃到了讲学上面。

“陛下,臣今日还需要到文渊阁当值,改日再讲学吧。”

说实话,这时候沈忆宸没什么心情,借助讲学的名义去跟明良帝科普“日心说”。他更好奇胡濙经历了些什么,会如此坚决的提出致仕,同时文官集团下一步又会如何出招。

“先生,就跟朕讲讲再去文渊阁吧。”

明良帝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祈求,沈忆宸告知了自己许多从未想象过的东西,比如地球实际上是个圆的,并且围绕着太阳旋转,欧洲那个叫哥白尼的已经发现了规律等等。

这个年纪正处于一种对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强烈渴望的时刻,朱见清想要老师多呆一会儿。

见到明良帝这副模样,沈忆宸不由流露出恻隐之心,外人看来朱见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掌控着天下万民的生杀予夺。但是抛开这层身份,朱见清不过是一个幼年丧父,被迫离开生母的孩童罢了。

百姓神化他,臣子畏惧他,深宫要求他,让明良帝只有在沈忆宸身边的时候,才能享受片刻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他无比期盼跟珍惜。

“臣,遵命。”

首节 上一节 623/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