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7节

  不多时,刘启明就从车中拖出一口沉重的箱子,毫不客气地扔到江瀚面前。

  刘启东瞪了弟弟一眼,略带歉意地拱了拱手:

  “承蒙大人救命之恩,我两兄弟无以为报,特意奉上白银一箱,以谢救命之恩。”

  江瀚闻言笑了笑,伸腿用力蹬了蹬地上的箱子:

  “你们兄弟俩,就值这一箱银子?”

  两兄弟对视一眼,刘启东硬着头皮开口道:

  “大人莫不是嫌少了,在下愿意多给两箱。”

  说罢,他对着弟弟刘启明努了努嘴,示意他再去搬两箱银子过来。

  刘启东叹了口气,大明的军官几乎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主,要是他身上还有点官军身份,或许江瀚还能收敛点。

  可如今他们都是乱军,可就不好说了。

  自己这次肯定要大出血了,这姓江的要是讲点道义,拿了钱走人倒也罢了。

  要是碰上贪得无厌的,场间这几人,随时能将他们兄弟俩剁了,拿钱走人。

  江瀚伸手止住去搬银子的刘启明,开口道:

  “大家都是边军的弟兄,既然抢了富户的银子,那就是你们的。”

  “至于救命之恩,顺手的事情罢了,就用不着多谢了。”

  两兄弟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江瀚,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遇见不贪财的主。

  江瀚一脸戏谑地看着两人,笑了笑:“行了,我抢得可不比你们少。”

  看着两人紧张的模样,江瀚主动岔开话题:

  “你们受伤重不重,要不要去上点药?”

  两兄弟连忙摇头,表示拒绝。

  “谢大人,我等思乡心切,只想赶紧回家。”

  眼见这两人还是不肯相信自己,江瀚无奈地摇摇头,走出帐外。

  江瀚站在雪地上,淡淡地扫了两兄弟一眼:

  “既然在这儿,你们待得不舒服,那咱们就此别过。

  “那些逃走的蒙古人想必也跑远了,两位路上小心,咱们有缘再会。”

  言尽于此,江瀚毫不拖泥带水,领着一旁的柱子、黑子还有李老歪转身就走。

  他才没时间和这两兄弟扯淡呢,他还要去看看受伤的弟兄。

  见着江瀚离去,弟弟刘启明满脸惊讶地看向哥哥刘启东,嘀咕道:

  “哥,没想到这姓江的还是个仗义人。”

  刘启东点点头,望着江瀚一行人离去的背影,十分感慨:

  “是啊,难得碰到一个不贪财的。”

  去伤兵营的路上,黑子凑到江瀚身旁,满脸肉疼:

  “旗总,我看那两兄弟可是抢了整整一大车财物,咱们就这么走了?”

  他压低声音,又添了一句:

  “他俩都替咱们把钱从富户那儿拿出来了,咱们为什么不顺手接过来?”

  江瀚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却透着几分警告:

  “你一天天的,就想着钱,这么多边军的弟兄看着呢,你把他俩抢了,其他人怎么想?”

  “别到头来,没抢几个钱,把人心都给搞乱了。”

  “再说了,咱们不是从那些蒙古人身上搜了几万两吗?够本儿了。”

  说完,江瀚又转头看向董二柱,一脸无奈:

  “我说柱子,你也是,说话前能不能先过过脑,什么叫你们也兵变了?”

  董二柱挠了挠头,满脸尴尬:

  “瀚二哥,我这不是遇到同行了嘛……一时激动,一时激动。”

  江瀚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这山,陕两地的勤王军都兵变了,想必其他几路勤王军也差不多吧?”

  “这么多大军哗变,也不知道皇帝听了这个消息是什么心情,会不会被气死。”

  各位看官大人,求收藏,求追读!!!

  您的追读对小弟来说至关重要,非常感谢!!!

第20章 崇祯的愤怒

  正月末的紫禁城内,朱墙黛瓦,白雪皑皑,显得格外静谧与庄重。

  可在这静谧的皇城下,武英殿内却传来阵阵怒不可遏的咆哮,震耳欲聋。

  “混账!一群混账!”

  “朕的几路勤王军,竟然全都哗变了?”

  崇祯猛地将奏折扔到首辅韩爌(kuang)面前,气得不停地在殿内踱步:

  “先是山西勤王军,然后是陕西,最后是甘肃;竟然全都兵变了?!”

  “乱臣贼子!一帮乱臣贼子!”

  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盯着韩爌,声音愈加凌厉:

  “西北边军常年欠饷,朕尚且能理解。”

  “但辽军呢,一年600万饷银的辽军,怎么也兵变了?!”

  首辅韩爌捡起奏折,扫了一眼,随即跪伏在地:

  “陛下息怒,国事败坏至此,皆是因臣无能所致,臣有罪!”

  眼见首辅韩爌一个劲儿的请罪,崇祯也不好发难;

  于是他又指了指韩爌身后的次辅成基命(字靖之),开口道:

  “靖之,你说说看,难道朕失德至此?以至于全天下都要反了?!”

  次辅成基命闻言向前迈了一步,开口道:

  “陛下息怒,这辽兵素来敬重袁崇焕,如今主帅下狱,一时惊惧下,难免行差踏错。”

  他历经三朝,经验丰富,一听皇帝开口,便立刻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找替罪羊。

  成基命深知,这位皇帝,是个缺乏担当的主。

  但他身为三朝元老,也不惯着崇祯,立马开口提醒皇帝:

  “前日锦衣卫捉拿袁督师之时,臣叩请陛下慎重处置,大敌当前,不可轻易换帅。”

  “如今辽军兵变已成事实,陛下应当先征集民壮,以固城防。”

  成基命这话有三个意思:

  第一,当时抓袁崇焕的时候,我已经提醒过你要慎重了,这锅我不接。

  第二,这决策是皇帝你自己拿的,你自己一意孤行,怪不得别人。

  第三,现在不是找人背锅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召集民壮,巩固城防。

  成基命很无奈,他当初两次跪求崇祯慎重处理袁崇焕,结果崇祯一意孤行,非要把袁崇焕办了。

  行,你办就办了,为什么非要当着祖大寿的面把袁崇焕给办了?

  听当时在场的锦衣卫说,当时祖大寿被吓得腿都软了,当天晚上就带着辽兵跑了。

  崇祯在成基命这儿吃了个软钉子,脸色愈发难看,今天他非得找人出了这口气不可。

  于是他把目光扫向一旁的首辅韩爌(字虞臣),语气森然:

  “虞臣,你来说说,现在该如何是好?”

  韩爌看着崇祯一脸阴沉的样子,连忙开口道:

  “陛下,成大人说的对,当务之急应当召集民壮,巩固城防。”

  “至于辽军兵变一事,孙尚书此时正在通州督军,可命其节制辽军。”

  韩爌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主,他根本不打算过问辽军的事,直接扔给了远在通州的兵部尚书孙承宗。

  辽军作为此次京师保卫战的主力,在广渠门和东虏血战多时,大胜而归,立下赫赫战功。

  可每次大战后,袁崇焕请求入城休整时,都被崇祯无情拒绝。

  哪怕是瓮城也不行,对此辽军可是早就心存怨念了。

  韩爌很无奈,平心而论,在城内休整和城外休整,的确有天壤之别。

  一堵城墙,不仅是防御的屏障,对于大战后的士兵来说更是一种心中的慰藉。

  如今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韩爌暗暗叹了口气,对着皇帝低头叩首:

  “国事败坏至此,臣万死难辞其咎,臣请辞。”

  崇祯看着跪倒在地的韩爌,和一旁老老神在的成基命胸口直发闷。

  这两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一个认罪以退为进,一个谦恭绵里藏针,让崇祯好不难受。

  他本想找个软柿子捏一捏,把责任推出去,结果这两人,可谓是滴水不漏。

  崇祯一脸不耐烦,摆了摆手,转移起话题:

  “行了,此事暂且不提,先讲讲辽军兵变怎么处理,东虏可是还在京畿肆虐!”

  韩爌听罢,心中不禁一阵腹诽:

  “你也知道东虏还在,大敌当前,有什么事就不能等打完仗再说吗?”

首节 上一节 1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