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317节

  樊刚听罢冷笑一声,随即把姚熙丢给手下亲兵,让他在前头领路。

  而一旁的任城也趁机站上高处,对着刚刚大胜一场的百姓们发起了总动员:

  “乡亲们!”

  “官府爪牙已除!现在这绵州城,是咱们的了!”

  “可城中还有不少吸血的臭虫,一个也不能放过!”

  “随我来!按这狗官指的路,一家一家杀过去!”

  “开仓放粮!报仇雪恨!”

  “开仓放粮!报仇雪恨!”震天的吼声在绵州城夜空中回荡。

  这吼声,宣告了绵州城的易主,也拉开了清算的序幕。

  绵州城一夜变天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瞬间传遍了成都府乃至整个川中地带。

  这不仅仅只是一座城池的陷落,更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川北的义军来了!

  自从江瀚得知川中百姓起义的消息,他就立刻抽调部队,并且下令三路大军同时往成都府开拔。

  江油县的李老歪,梓潼的邵勇,以及石泉县的李自成纷纷出动,策应成都府的百姓起义。

  有了义军撑腰,原本偃旗息鼓的百姓们立刻来了精神,纷纷组织起来,打起了反旗!

  各个州县的吏胥快皂,是最早被清算的对象。

  作为官府的爪牙,他们都是冲在第一线,替背后的官绅们压榨百姓。

  自从绵州城被占领后,衙门里的差役皂隶,凡有劣迹者,统统都被愤怒的百姓们当场打死,连公审的机会都不留给樊刚等人。

  其他州县,如茂州、安县等地,百姓闻风而动,自发组织起来冲进衙门,拆毁皂吏房屋,打死蠹役数百人。

  州县官员被吓得紧闭大门,根本不敢出声,生怕牵连到自己头上。

  打完了衙蠹,愤怒的百姓们依旧不肯罢手。

  他们接着把目标对准了投献王府、武断乡曲的那帮爪牙。

  绵州城破后,蜀王府在城中的钱庄、别院被愤怒的百姓捣毁,管事的公公更是被点了天灯。

  各地依附王府、仗势欺人的地痞无赖,更是被揪出来乱棍打死,财产没收后分给了贫民。

  紧接着,就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方豪强,恶霸。

  在汹涌的民潮面前,这群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被百姓自发擒杀,或仓皇逃窜。

  而那些依仗官宦主人权势,在外作威作福、欺压良善的家奴、恶仆,也被列入清算名单。

  在邛州,早已致仕杨天官家里,愤怒的百姓举着刀枪棍棒捣毁了其厅堂,平时作恶多端的家仆被打死,积累的如山财富被哄抢一空。

  而一些品行不端、勾结官府、包揽词讼、欺压乡邻的秀才、监生,也未能幸免。

  川中百姓们把这群人扒了个精光,跟牲口一样穿起来游街示众。

  斯文扫地后,又是一刀,结果了这群学蠹的性命。

  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把矛头指向了整个骑在他们头上的官绅地主阶层,开展了名为“除五蠹”的斗争运动。

  甚至连一些汉番杂居的地区,斗争运动也找到了土壤。

  土汉百姓联合起来,共同清算那些挑拨各族关系,两头盘剥的胥吏、地主和土司首领。

  眼见局势愈发恶劣,不少地方官府还想抚慰劝阻,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岂是几盆水就能轻易浇灭的?

  百姓们根本不理睬官府的劝告,斗争的风暴越刮越猛,席卷各个州府,局势彻底失控。

  面对汹汹民意,各州县的地方官根本不敢招惹,要么弃城而逃,要么紧闭衙署,瑟瑟发抖,任凭百姓造反。

  绵州城殷鉴不远,谁也不敢组织人手镇压百姓起义。

  更何况,就算把百姓们镇压了又能如何,大队的贼兵可就在背后盯着呢。

  于是,成都各州县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各地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围攻衙门、清算豪强、开仓分粮。

  每每攻占一地后,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立为王,而是立刻派人去找离得最近的义军,恳请他们派兵进驻城中,主持大局。

  “箪食壶浆,喜迎王师”场面比比皆是,对这群百姓而言,只有川北的义军能护住他们斗争的成果。

  一时间,罗江、德阳、绵竹、安县、茂州等二十几个州县纷纷陷落。

  甚至南边的潼川州、顺庆府,也有百姓闻风而动,开始组织反抗。

  整个成都府北部和东部,烽烟四起,尽数落入江瀚之手。

  就在川中大地烽火连天、民怨沸腾之际,成都府城内却是一片平静。

  自从侯良柱、秦良玉、张令、刘汉儒等几路可战之师相继被歼灭,成都府的官员和士绅们就彻底陷入了绝望当中。

  明眼人都清楚,贼兵鲸吞四川已经是势不可挡,无非是早是晚罢了。

  北面门户洞开,东面夔州太远,南面是土司和更混乱的云贵,西面是雪山高原,他们已是瓮中之鳖。

  这帮官绅现在是无处可逃。

  就算逃出去,丧师失地的罪名也足以让他们掉脑袋。

  重压之下,许多地方官绅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既然看不到明天,那就抓紧最后的时间享乐,能捞多少是多少!

  所以之前面对水灾,根本没人提出救灾,反而是各地官绅借此机会,变本加厉地盘剥起了受灾百姓。

  而这种竭泽而渔的暴行,反过来又更加速了各地百姓反抗,形成了恶性循环。

  坐镇成都的三省总督朱燮元,此刻也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他把自己关在总督行辕里,闭门不出。

  朱燮元本想劝诫劝诫那帮疯狂的地方官,可一切都是徒劳。

  川中精锐大军尽丧,他早已是戴罪之身。

  有消息灵通的官员探知,朝廷震怒,皇帝已经派出了锦衣卫缇骑,要将朱燮元锁拿进京问罪。

  只是山高路远,再加上遍地烽烟,道路阻隔,锦衣卫一时半会儿还到不了。

  没了官位护持,朱燮元的劝诫形同虚设,根本无人在意。

  无奈之下,朱燮元这位名义上的西南最高统帅,只能形同软禁地待在总督行辕,眼睁睁看着川中局势糜烂,滑向深渊。

  而四川巡抚刘汉儒更是早就战死沙场,位置空悬。

  整个成都府,乃至整个四川的核心地带,都陷入了一种权力真空的无政府状态。

  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俨然一副末日景象。

  面对此情此景,困守孤城的蜀王朱至澍终于坐不住了。

  他慌忙派出心腹,带着字字泣血的求救奏章,八百里加急,赶赴京师求援。

  奏章里,他极力渲染贼寇势大,川省糜烂,并恳请皇帝陛下速发天兵,拯救宗藩。

  夏天感冒好难受,忽冷忽热的,差点没给我干死

第260章 京师乱局,卢象升受命剿匪

  十月深秋,蜀王朱至澍的求援奏章,终于穿越千山万水,送抵了京师。

  可这封十万火急的奏报,却一头陷进了京师朝堂的泥潭里。

  崇祯七年,温体仁踩着周延儒的“尸骸”如愿登顶,成了大明帝国名义上的二把手。

  可这位首辅的心思,九成九都用在揣摩圣意和铲除异己上。

  温体仁不久前才借御史高捷等人之手扳倒了周延儒,此刻又想故技重施,扳倒另一位和他不对付的内阁同僚吴宗达。

  朝堂之上,党争的阴云密布,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口,哪有半分心思去管千里之外的烽火狼烟?

  就在这乌烟瘴气之中,户部尚书侯恂顶着巨大的压力,抛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方略:

  “启奏陛下!”

  “川省糜烂,贼酋江瀚已成燎原之势,非雷霆手段不可平息!”

  “臣请调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麾下秦军劲旅出汉中,兵发川北!”

  “再请勋阳巡抚卢象升,整合湖广、河南精锐,溯江而上,强攻夔门!”

  “两路大军共计十万,东西对进,必能犁庭扫穴,将江瀚贼众绞杀于蜀地!”

  可侯恂的奏折呈上去没多久,整个朝堂就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反对之声。

  十万大军?!

  侯恂这厮身为户部尚书,难道不知道国库早已难以为继?

  库房空得都能溜耗子了,哪来的钱粮凑够十万大军?!

  陕西、河南、湖广,哪一处不是嗷嗷待哺?

  大明财政早已千疮百孔,维持现有几处战场已是捉襟见肘,如果再开四川战场,无异于雪上加霜。

  洪亨九在陕西三边正与蒙古察哈尔部对峙,卢建斗在湖广弹压流寇,尚左支右绌。

  要是再抽走精兵入川,陕、豫、楚空虚,流寇蒙鞑势必复起,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再者,十万大军想要入川何其艰难?

  如今马政废弛,就连对付中原那帮贼骑都力有不逮,哪来多余畜力入川进剿

  现在的京师朝堂已经沦为了一个怪圈,每当问题出现时,没几个人能站出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一旦真要有人提出方案的时候,质疑之声就从四面八方传了出来。

  还好侯恂正值壮年,要是换个年长点的官员,说不定能被气得一病不起。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辽东的监军太监高起潜得知消息,给崇祯皇帝献上了一策。

  “朝堂诸公心系国事,老奴感佩。”

首节 上一节 31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