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354节

  如今这些原本可以创造出来的财富没有了,岂不意味着损失?

  听取了科学家代表团队以及科学顾问团队的汇报之后,最终,所有无关人员离开,只剩下了执政委员们。

  一名委员沉思良久,才慢慢道:“或许,我们可以咨询一下罗图文明。”

  罗图文明如今已经完成了对于人类文明的投资,正处于害怕人类文明违背约定,抛弃己方的阶段。

  并且,罗图文明之前便提出过无偿援助人类文明全套暗力理论的提议,只不过被人类拒绝。

  如果人类提出咨询,那么,罗图文明必定会毫不犹豫的,生怕人类不要一般给出最为详细的准确答案。如此,人类文明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这位委员的话语,引起了其余委员们的思考。

  探讨良久,最终,陆星河委员站了出来。

  “我认为,不应该向罗图文明寻求帮助。就算最终证明这一理论体系是错误的,我们所投入的巨量资源全部白白浪费,也要我们自己受着。”

  所有委员一同看向了他。

  陆星河凝重,且缓慢的说道:“因为,错误也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积累。

  我们的科学家,唯有真正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且真正的,依靠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条道路是错误的,真正在万千道路之中探索,不断的付出代价,并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寻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文明,才能真正转化为一个创新型的文明,而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学习型文明。

  又或者换一个方面。此刻的我们尚且有罗图文明,有元首可以依靠。未来,等我们晋升为五级文明,且暂时失去了元首,我们……又有谁可以去依靠?

  错了,就要承担后果。如果错误没有代价,就永远不会明白正确的可贵。”

  委员们默然良久之后,最终同意了陆星河的建议。

  于是,这件事情便这样做出了决定。

  韩阳很快便做出了后续的安排。

  首先是从一线科研舰队之中抽调一艘空天母舰,携带着足够的物资和设备,离开这颗中子星,前往距离最近的另一个星系。

  那个星系距离这颗中子星有5.6光年远,其中有一颗气态巨行星和一颗岩质行星,且有一条小行星带和众多矮行星,具备足够的物资储备,不像是中子星周边,仅仅只有一些小行星而已,实在承担不起如此规模的开发。

  除此之外,从主舰队之中再抽调十艘空天母舰前往那个星系。

  韩阳预计,大规模的开发原始星球,建造一系列工厂,将会耗时许久。且,最终将足够数量的中子七型探测器生产出来之后,一线科研舰队仅有的三艘空天母舰也不足以承担起运输任务。

  既然如此,那便先在那个临近中子星的星系之中建设且生产着,趁着这段时间,正好让从主舰队之中抽调的十艘空天母舰赶路。

  等未来,探测器造好了,主舰队抽调的十艘空天母舰差不多也到了,正好一同开始运输这些探测器。

  数年之后,这个因为临近中子星,环境同样恶劣死寂的星系之中,前所未有的迎来了智慧生命的造访。

  单独一颗中子星而已,当然不足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蔓延到5.6光年之外。但不要忘了,在形成中子星之前,它原本是一颗质量至少在太阳三倍以上的巨大恒星。

  在生命末期,它发生了整个宇宙之中堪称最为暴烈的物理过程,超新星爆炸。正因如此,才能造就一颗中子星出来。

  超新星爆炸的威力,足以影响到这个临近星系之中的所有星体。后续到来的高辐射星际尘埃,也足以让这个星系化作炼狱。

  就算是人类舰队,在这个星系之中进行建设也需要小心翼翼。

  庞大的建设,就此在这个荒凉死寂,环境恶劣的星系之中展开。

  这段时间之中,一线科研舰队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对于这颗中子星展开了先期预研,进行一些正式试验之前的准备工作。

  人类科学界的科学家们则仍旧在进行着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推演,探讨着其余的可能性的同事,也对当前方案进行尽可能的完善。

  这一次试验,耗费资源如此之大,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几十年光阴悄然流逝。最终,无数座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这个死寂星系之中冒了出来。大量的中子七型探测器也从流水线之上快速生产出来。

  来自人类主舰队的十艘大型空天母舰也最终到达。而在此之前,原来的那艘空天母舰已经装载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总计5000万颗探测器先期踏上了返航中子星周边的旅途。

  第二批探测器也已经生产了出来。于是,第二艘空天母舰如约启航。接下来是第三艘,第四艘……

  源源不断的探测器如同河流一般,持续不断的流淌到了这颗中子星周边。

第438章 克级黑洞

  中子星撞击试验终于正式开始。

  为此,一线科研团队专门抽调出了3500艘运输飞船,专门负责中子七型探测器的投放。

  它们从空天母舰那里取来探测器后,便飞行到指定的中子星周边,严格遵循计划将探测器投放下去。

  不制定严格计划的话根本不行。原因便在于,中子星的太小了,周边空间太“拥挤”了。

  这颗中子星的半径仅为10公里而已,如此计算,表面积不过才1000多平方公里。

  为排除探测器之间的相互影响,科学家们为每一颗探测器划分了约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固定投放区域。

  惟有如此,在坠落向中子星的过程之中,它们才不会因为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之类的事情,导致观测出现误差。

  又因为探测器坠落到中子星上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而这能量也会相互影响,干扰对于暗力辐射的探测,投放的距离和时间间隔也需要有专门的规定。

  如此,整颗中子星便被划分成了1200个投放区,每一个投放区,两颗探测器的投放间隔为3分钟。

  这样计算的话,便是每小时投放2.4万颗探测器。

  总规划的77亿颗探测器,全部投放完,便总计需要约37年的时间。加上一些冗余,时间便到了40年。

  此刻,第一批1200颗探测器便被投放了出去。

  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同样的距离,以自由落体的姿态开始向这颗中子星坠落。

  在之前经过精密计算才确认的投放时间和投放坐标之下,这1200颗探测器几乎在同样的时间内,以极为均匀的分布,分别撞击在了这颗中子星的每一个撞击区上。

  这一刹那,等同于几十万亿吨TNT炸药同时爆炸的能量从这颗中子星之上猛烈爆发了出来。

  但很遗憾,从外界却基本上没有察觉到这如此猛烈爆炸的影响。

  因为中子星原本的辐射能量就极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此刻增加了这些能量,就像是一头大象身上多了一只蚂蚁一般,丝毫不会被外界感觉到。

  三分钟之后,第二批1200颗探测器到达,遵循着前辈的路线,再度准确撞击到了预定的撞击区上。

  在那极为短暂的观测窗口时间内,这些探测器完成了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唯一一项任务。它们极为短暂的看了一眼这颗星球,收集到了极为稀少的一些数据,然后,粉身碎骨。

  它们拍摄的这颗中子星的图片显示,面前仍旧是一片充满着猛烈且炽热的白蓝光芒的平整大地。

  经过多次消光之后,科学家们真切看到,那大地平整到如同一个绝对平面,上面没有任何凸起也没有任何凹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整体。

  且,不同的地方几乎完全一样,完全看不到与周边环境不同的地方。

  而人们清晰的记得,仅仅就在三分钟之前,才刚刚有一颗重达8.15吨的探测器撞在了这里,释放出了相当于上百亿吨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

  但现在,一切全部无影无踪。

  没有探测器的残骸,没有爆炸留下的痕迹,什么都没有。

  构成那颗探测器的材料,在高到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之下,不要说化学结构,就连原子结构都无法维持了。

  它们已经彻彻底底的融入到了这颗中子星之中,成为了中子星的一部分。

  第二批探测器之后,是第三批。

  一批又一批的探测器就这样不间断的撞击到它上面,如同雨点一般密集,且超乎寻常的持久。

  到目前为止,这接连不断的撞击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有总计两亿多颗探测器葬身其上。

  但浩瀚太空之中,这颗中子星仍旧静静的悬浮着,仍旧维持着以往的模样和姿态,运行轨道和运行速度也没有发生任何可以察觉到的变化。

  人类所制造的探测器撞击在它上面释放出的狂暴能量,就像是蚂蚁在啃噬一座大山一般,丝毫没有效果。

  此刻,总观测时长已经慢慢积累到了9000秒左右。这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接受了人类科学界最为严格的分析和检测。

  但很遗憾,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暗力辐射存在的证据出现。

  人们毫不气馁。

  那个临近的星系之中仍旧有源源不断的探测器运输过来。中子星周边,每3分钟1200颗的撞击频率仍旧维持不变。

  且不管未来如何,只要继续撞击,持续撞击,一直连续不断的撞击就行了。

  在撞击了足足35年时间之后,这颗中子星终于产生了一点外界可以察觉到的变化。

  人们观察到,这颗中子星在伽马射线和X波段之中的辐射,增强了大约一个百分点。同时其磁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四级,乃至三级文明的观测精度,已经足以在500光年范围之内察觉到这些变化。到时候,他们便可以知晓,在这颗中子星周边一定发生了某些非天然的变化。

  因为这种变化很显然不会是由这颗中子星自身所造成的。

  据此推测,说不定能推测出有某个文明正在这颗中子星周边进行超大规模撞击试验的结论。

  但这其实是无所谓的。人类的科研舰队丝毫没有打算遮掩这些痕迹。

  因为人们知道,在这颗中子星周边500光年范围内,不存在任何智慧生命。最近的一个文明都在986光年之外。

  等承载着这些变化的光线到达那个文明,人类早就完成了探测任务,早就离开了。

  时间仍旧在慢慢的流逝着。转眼间,40年时间如约过去,总计77亿颗探测器也全部撞击到了中子星上面。

  但人们所期望的暗力辐射的证据仍旧没有出现。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此刻才达到期望探测时长的一半而已。从概率角度来讲,发现和未发现的概率各占一半。

  既然如此,那继续撞击就是了。

  临近星系之中,无数座工厂日夜轰鸣。大型运输船和巨型空天母舰不断穿梭,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将探测器运过来。

  在撞击计划进行到第66年,人类总计已经撞击了高达125亿颗探测器之后,持续对这些数据分析了几十年时间的某个科学家团队发布了一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的消息。

  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暗力辐射存在的证据!

  这个研究团队发现,在某次撞击试验之中,探测器所捕捉到的中子星辐射之中的伽马射线能量存在偏离正常值约5%的异常。

  这个异常是偶然才出现的,目前仅仅发现一例,并没有在其余探测器的探测数据之中发现。但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和计算,这个研究团队认为,这是因为这颗探测器的探测窗口,恰好赶上了中子星内部某些对流运动的缘故。

  经过详细分析之后,大量的科学家认同了这一观点。于是后续的撞击计划立刻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监视中子星内部对流模型,专门等到发生这种对流的时候再去撞击!

  按照理论预测,做出这种专门的调整之后,未来的撞击试验之中,捕捉到这种异常的概率将会提升到约一百万分之一的程度。

  也即,平均100万颗探测器之中就会有一颗捕捉到这种异常。

  后续人们又进行了高达千万次的探测器撞击试验。其所生成的数据再度被科学家们拿去检测分析。

  最终,多个科学研究团队同时宣布,在这一次的样本之中,他们检测到了总计9例异常事件!基本与理论预测相符!

  这一下,整个人类科学界沸腾了。

  与理论预测相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甚至在此刻就能认定我们有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是正确的!

首节 上一节 354/3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通关了现实日常游戏

下一篇:恐怖末世,开局我有11万万亿冥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