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节

  他还寻思着要让那个常浩南来当自己的研究生呢!

  一直到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刘洪波都还处在纠结之中。

  “师兄,虽然你的头发确实很茂密,但一直这样薅的话也还是可能会秃顶的啊。”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从门口响起。

  刘洪波自己也是杜义山院士的学生,去年才刚刚从后者的课题组里面独立出来,再加上他的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因此院士本人的学生们都习惯于称呼他为师兄。

  “哦,是姚师妹,我看你们最近都在忙运7-200新机翼的课题,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刘洪波转过身子看向门口,站在那里的正是姚梦娜。

  “杜老今天回学校了一趟,你不准备去见一见?”姚梦娜倚在门框上问道。

  听到这句话的刘洪波面色一喜,瞬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为他突然想到那件事情完全可以让杜义山院士去查,以后者的人脉,只需要往601所那边打个电话就能搞定。

  “走,我正好有事想要拜托杜老。”刘洪波从桌上拿起常浩南那一组交上来的全部设计资料,跟着姚梦娜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杜义山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他自己和刘洪波两个人。

  “小刘啊,伱今天过来,恐怕不只是看看我这么简单吧。”杜义山坐回椅子上,指了指刘洪波手里拿着的一摞东西:“手里拿着东西,是准备来给我分配任务了?”

  “还是瞒不过老师您呐。”刘洪波一脸堆笑地把手中的资料放在杜义山的办公桌上:“这是这一届航空器设计课上,一个小组交上来的大作业。”

  “大作业?我记得你不是每次都要找上李光他们几个一起去当评委么?”杜义山拧开手中的保温杯,却发现里面的水已经凉了,遂直接交给旁边的刘洪波示意他去倒些热水来:“怎么,你们四个意见不统一了?”

  刘洪波把装满水的保温杯递回到杜义山手上:“这倒不是,实际上,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案非常完美。”

  “哦?那我倒要看看。”

  杜义山总算有了些兴趣,一边说着一边用另一只手翻开设计了设计说明的第一页。

  “歼7的改进型?”

  杜义山笑了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测绘仿制歼7时候的事情。

  “有勇气尝试超音速战斗机,很难得了,后生可畏啊。”

  刘洪波这次没有回答,主要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设计根本就不是有勇气那么简单。

  果然,才翻到第三页,杜义山的表情就变得严肃起来,手中的保温杯也被放到了桌面上。

  翻到第四页的时候,院士已经从笔筒里抽出了一支削好的红蓝铅笔,开始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杜义山终于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这真是本科生的设计?”

  “这正是我来找您的目的……”

  随后,刘洪波用简短的语言把之前发生的情况和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杜义山,并且表示自己回办公室之后打电话询问过,那个小组里面有个叫周书万的学生,父亲确实在盛京的601研究所工作。

  “从写作风格上,确实能看出点影子……”杜义山低头思索了一下:“但是601所在完成对歼7基本型的测绘仿制之后,很快就按照上级要求把后续任务交给蓉城611所和筑城648所,那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杜义山的意思很明确,理论上讲,601所不太可能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歼7改进型项目。

  “算了,为了保险,我再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杜义山犹豫片刻,拿起桌子上一部红色电话机的听筒,挥了挥手示意刘洪波暂时到办公室外面去等,然后拨出了一个号码。

  几分钟后,办公室里传出了杜义山的声音:“可以了,进来吧。”

  刘洪波重新推门而入,就看到杜义山正斜倚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摘掉的老花镜,另一只手捧着那份设计报告在看。

  凭借着多年来对自己老师的了解,他知道这是杜院士处在放松状态的表现。

  应该是没问题了。

  只不过杜义山下一句话就让他如遭雷击。

  “小刘啊,我觉得这个常浩南,可以到我这里来读研,唔,像是小姚那样,破例让他直接攻读博士也是可以的嘛。”

  “啊?”

  刘洪波一脸懵逼。

  怎么我上午才看上的学生,中午就要变成我的师弟了?

第17章 院士的青睐【上推荐了,跪求追读】

  另外一边,常浩南还不知道自己的“敲门砖”已经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结果。

  他此时正在宿舍里面补觉——之前连续肝了半个多月时间,哪怕生理条件已经回到20岁出头最精力旺盛的状态,也实在感觉有点遭不住了。

  直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吵醒。

  “嗯?”常浩南勉强睁开眼睛,然后花了大概两秒钟时间确定寝室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只好不情不愿地下床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负责整个飞机系的辅导员,严璐。

  好在他并没有裸睡的习惯。

  “璐姐?”

  严璐的年纪并不比大三的学生们大上几岁,性格也好,所以平时大家基本都是璐姐璐姐的叫。

  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年轻一些的称呼。

  不过虽然在学生面前没什么架子,但严璐毕竟是分管整个系的辅导员,其实很少直接跟某个具体的学生去对接。

  所以她出现在这还是挺少见的。

  “常浩南同学,刚刚杜院士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来,说想要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严璐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兴奋,虽然杜义山刚刚并没有说叫常浩南做什么,但从对方的语气判断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

  除了辅导员之外,严璐同时还兼着学院的团委副书记,因此如果学生能取得什么成就的话,她也算是能跟着一起沾光。

  至少能写进这一年的团委工作报告里面长脸。

  “杜院士……杜义山院士?”常浩南听到这个名字甚至愣了一下。

  说实话他之前不是没想过能靠着课程设计一步登天被杜义山看中,但是当事情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他还是恍惚了那么一瞬间。

  “不然还能是谁,你快换身衣服,骑我的自行车过去。”严璐看了看常浩南身上被他当做睡衣的篮球服,虽说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但穿成这样子去见院士还是有点过分了。

  “哦……哦好的,我马上换。”常浩南反手关门,赶紧换上了一套衬衫和牛仔裤,然后把可能会用到的一些东西装进包里背在身后。

  之前他的计划是下半年保了研之后先跟着刘洪波教授去给新舟60做改进,但现在抛出橄榄枝的人突然变成了杜院士,这让常浩南不由得有些期待。

  十几分钟后,常浩南蹬着一辆女士自行车来到了飞机系楼的楼下。

  “常浩南同学!”

  还没等他把自行车停好,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抬头一看竟然是刘洪波教授正在楼门口等着他。

  “刘老师。”

  “唉……”刘洪波看到常浩南之后的第一反应是长叹了一口气。

  看着面前刘教授复杂的表情,常浩南瞬间有点懵了。

  一瞬间很多种可能闪过了他的脑海。

  “以后叫我师兄就行了。”刘洪波面露苦色地转过身往楼内走去:“走吧,我带你去见杜院士。”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杜院士打个电话就能证明常浩南的清白,我不知道他竟然会抢我的学生……

  常浩南自然不知道刘洪波在过去半天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大起大落,只是跟着对方很快来到了杜义山位于四楼的办公室。

  “杜院士您好。”

  “常浩南同学,对吧?”杜义山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伸出手示意了一下自己面前的另一张椅子:“坐在这里聊吧。”

  旁边的刘洪波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自己坐到了靠墙跟的一张沙发上。

  “伱们组的设计,我刚刚已经看过了,做得非常好。”杜义山开口就给出了一个对他来说堪称罕见的高评价。

  “我看这个设计说明上面写的分工,你是负责了整体的方案把控,还有所有的计算机模拟工作?”

  “是的。”常浩南点头。

  现在绝对不是谦虚的时候。

  “说说你的想法,怎么想到要设计一架战斗机的?”杜义山说完,拿起保温杯悠闲地喝了一口水。

  面对这个问题常浩南当然是实话实说:“因为今年年初的事情,我觉得我们不能老是让别人欺负,既然空军不够强,那我就想着要设计出一种能快速提高战斗力的飞机。”

  听到常浩南给出的回答之后,杜义山的眼神出现了微微的变化。

  多么朴素的情感,但是在这个人心思变的年代却已经不常见了。

  更何况面前这个学生不只是有朴素的情感,还能够把情感转化成持之以恒的行动。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那帮同事们。

  “相比于强敌,我们现在确实还比较弱小。”杜义山把水杯放到一边:“但只要有你这种精气神和行动力,我想要追上他们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而且我相信这一天并不会很远。”常浩南语气坚定地回答。

  杜义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笑了笑,继续问道:“那么,在你有了改进歼7的想法之后,又如何想到走下颌式进气道这条路线的?”

  “关键的时候来了!”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给出了早就想好的说法:

  “歼7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超视距作战能力,因此我思考的出发点是给飞机留出一个安装雷达的机头空间。”

  “而放大头锥的思路在米格21bis和我国的歼7C上几乎已经到了头,于是我便考虑直接改掉原本的机头进气方式,而下颌进气道正是对飞机整体结构影响最小的一种。”

  “在随后的模拟中,我发现由于机头雷达罩的外压缩流场很难与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实现匹配,存在进气道侧壁压缩强于上壁面压缩的问题。”

  “同时,进气道的内锥形入射激波与圆锥构型的前体相贯生成了月牙型的上侧前缘,导致进气道上侧前缘附近的近壁面区域产生了两侧压力高于对称面的横向压力梯度。迫使由圆锥前体发展而来的附面层向进气道的对称面汇聚,进而形成低能涡流结构向下游发展,严重降低了进气道的总体性能。”

  “因此我便考虑,不再将飞行器与动力装置,内流与外流分开设计,而是将雷达罩作为进气道的圆锥前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纵向对称面朝向两侧的横向压力梯度,实现对圆锥前体附面层的排移,以达到降低前体附面层对进气道内流道影响的目的,也就是我在设计说明中体现出来的思路。”

  常浩南重生之前毕竟是正牌的航空工程师,并不是只会系统教给他的那些东西,因此给出的回答条理清晰且思路完善。

  从一开始的指标要求,到随后的试错碰壁,然后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闭环。

  这是只有真正操刀的设计者本人才能说清楚的心路历程。

  任何设计说明或者手册中都不会写出来。

  而当常浩南解释完自己的设计之后,杜义山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赞许的意味。

  感谢【书友150309065732434】打赏的500起点币

  感谢【无双巫神】【这还不能关闭】【fhtvbn】【红花郎】【LeeEnfield】的月票支持!

首节 上一节 1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