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节

  “相比于增大进气头锥并安装雷达的米格21MF型进气道设计,在全速度段内的性能至少提升23%以上,并且锥形前体内可容纳最大560mm口径的雷达,按照现有型号进行推算,足够在大约30-40公里的距离上锁定战斗机大小的目标。”

  虽然前面那些内容晦涩难懂,但常浩南最后提到的这些数据指标,在座的同学们还是都能理解的。

  因此刚才在讲设计过程时一片寂静无声的教室后方迅速重新沸腾起来。

  在90年代中期,超视距作战是空军最亟待解决的课题,可以说有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就是0和1的差距。

  也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安装大口径雷达的“尖头飞机”就是先进的代名词,只有数量不多的歼8B和苏27有这种特征。

  而今天,他们竟然看到了一架同样拥有这种特征、可以安装雷达的歼7改进型!

  不要看30-40公里这个数字好像不大,要知道90年代美军主力的AIM7F空对空导弹,迎头攻击的最大射程也就40公里而已,我国从意大利购买的阿斯派德以及在此基础上仿制的霹雳11,射程更是只有30公里,所以这个560mm的机头在眼下已经够用了。

  更不用说在这个基础上,飞机的飞行性能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改善!

  “这个歼7改进型如果搭配霹雳11的话,那就已经和F16差不多了啊!F16带AIM7也就能打个三十多公里的样子。”大多数学航空的人对于空军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嗯,也就是航程方面可能还有一定差距,毕竟飞机体量摆着。”另一个人看上去要理智一些,但语气中明显也带着兴奋。

  “嗐,航程短叫什么问题,咱们又不像美国佬一样去欺负别人,我看呐,要是年初的时候咱们能有200架,不用,能有100架这种改进型歼7,那两艘航母肯定不敢这么猖狂!”

  这句话瞬间获得了周围人的一致赞同。

  虽然我国的航空工业还比较落后,但是歼7还是可以敞开了供应的,只不过当前型号的歼7造出来就已经落后,所以只能维持少量生产而已。

  一时间,虽然大家的看法还不统一,但整个教室里的人几乎开始讨论这架飞机的性能、成本、制造难度甚至装备部队的前景。

  实际上不仅后面的学生,就连几个评委老师都开始考虑,这个改进型号是不是真的有落地的可能性?

  “小常啊,你的设计,虽然还有些待完善的地方,但从我个人来讲,已经没什么好问的了,如果让我来操刀,肯定拿不出比这更好的方案。”

  四个评委中年纪最大的李光教授摘掉老花镜说道,看向常浩南的眼神中也带着欣慰:“所以我想问一下,你觉得这架飞机在制造上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么?”

  这几乎已经是不可能更高的评价了,要知道这门课只是要求进行气动设计而已,制造方面的问题,并不在考核范围之列。

  而常浩南早就对此有所准备。

  “李教授您好,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过,这个改进型号与原型号有6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新的零部件性能要求大体上也没有超出米格21MF的水平,不过考虑到雷达的重量,为了保持气动平衡,在进气道和雷达罩部分需要应用一些复合材料减重,用量占机体总材料的大约2%。”

  2%用量的复合材料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不能算新鲜事物,此前在歼7M、歼8B和歼轰7上面都已经有过经验。

  因此这个回答基本就相当于‘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但直接这么说又显得不够谦虚,才找了个不算问题的问题。

  “我看,有条件的话,是不是可以造一个缩比模型出来,去绵阳那边吹一下风洞试试看?”

  刘洪波的声音不是很大,而且是对着另外三个老师说的,但还是有人听到了这句话。

  绵阳的风洞可不是学校实验室里的小打小闹,去那里试验,哪怕只是个缩比模型,也意味着方案真的有落地生根的可能。

  要知道这只是个大三的课程设计而已!

  本来已经有所沉寂的讨论声再次响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更多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常浩南上。

  显然,学霸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这样的人了。

第15章 我们一般称之为学婊

  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黄志强阴沉的表情和教室里面热火朝天的气氛格格不入,他们小组设计的那架水上飞机已经完全被众人抛到脑后了。

  他突然感觉到有点苦涩,但紧随而来的则是愤怒。

  大一的时候,学校是开了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的,黄志强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的常浩南连键盘都用得不是很熟练。

  飞机系大二和大三上学期的专业课安排如同地狱,每天连睡觉时间都不够,而且常浩南那时候基本都和大家一起上课和自习,根本不可能有功夫去自学计算机。

  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他怎么突然就精通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模拟了?

  因此黄志强理所当然地想到了一种可能——他们找了外援。

  毕竟他设计一架水上飞机都是照抄了那本美国设计手册中的算例,一架战斗机的设计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大佬坐镇,哪里能做的如此条理清晰?

  沿着这个思路,他很快想起了一次无意中听到周书万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过,后者的父亲似乎在601研究所工作。

  “全都对上了!”

  黄志强兴奋地直接拍了一下桌子,好在教室里面比较乱,大家的注意力也都在前面的飞机设计图上,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强哥,你这是?”旁边一个同组的组员还是发现了他的情绪变化。

  “哼,这几个人用力过猛了。”黄志强冷哼一声:“要是他们只拿出一个设计方案,还能说是灵感迸发,但是这些跟制造相关的东西,甚至考虑到了材料学的问题,这可不是四个人能做出来的东西,反倒像是……那些研究所的手笔。而他们组那个周书万他爸,正好就是在601所工作的。”

  “老大你是说,他们这个方案是从别的地方……”另一个组员马上心领神会。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他们组带头的是常浩南?”

  跟黄志强还有常浩南一个宿舍的刘然还是比较冷静的,并且他也不想把室友之间的关系搞得太僵。

  “转移火力罢了,恐怕周书万也不想自己太过高调。”黄志强已经对自己刚才的分析深信不疑,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毕竟如果课程设计本身能拿高分,那整个组的成绩都不会差,更重要的是能在评审老师面前露脸。”

  说到这里黄志强又是一阵咬牙切齿,如果没有常浩南这一组横插一脚的话,他的那个设计本应是鹤立鸡群的。

  与此同时,常浩南也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展示。

  按照习惯,评审老师还要把各组的设计说明带回去完整地看一遍,毕竟大多数人设计出来的成品本身都完全没眼看,只能通过设计过程的正确与否来判定分数。

  不过已经没有人会怀疑他们这一组会拿到最高分,甚至是满分了。

  由于整个教室里的气氛都已经被带动起来,刘洪波干脆宣布课间休息,等大家情绪平复一些之后再继续。

  几乎是在常浩南走下讲台回到座位的一瞬间,他就被自己班里几个平时关系还算不错的同学包围了。

  “浩南,真人不露相啊,早知道你计算机这么厉害,上学期的数模大赛院里就应该推伱去参加。”

  说话的是常浩南的班长,一个蒙族汉子,成绩一般但是为人很好,在同学中的评价相当高。

  “上学期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渣,推荐我去会害了学院的。”常浩南的回答其实没有掺假,但还是引来了周围一阵欢快的嘘声。

  “阿南,你这种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学婊,是要遭到唾弃的。”另一个同学上来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另外,我估计你这门课应该是满分了,看这个架势,免试研究生肯定也稳了,这你不得表示一下?”

  “免试研究生”这几个字让距离不远的黄志强不由得内心一慌。

  无需考试就能直接攻读硕士甚至博士,作为一个制度化的流程到这个时候也才十年时间,根据规定名额不能超过5%,具体到他们飞机系,一般也就是3-4个人,因此竞争相当激烈。

  这也正是他所瞄准的目标,

  虽然他之前的成绩还是年组第一,但常浩南周书万等几个人并不比他差太多,而今天这件事情显然会成为面试过程中的巨大加分项。

  “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黄志强双拳紧握,暗自下决心要去找刘洪波老师举报常浩南小组的“作弊”行为。

  正好这个时候,前面的刘洪波端着水杯走出了教室。

  黄志强咬了咬牙,叫上同组的另外一个同学跟了出去。

  如果只是用匿名举报信的方式,恐怕根本无法引起重视,而如果自己出面直球举报,那又有抹黑竞争对手之嫌,因此他得用点其它办法。

  就算不能让他们的成绩受到影响,至少也要在评委老师心中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到了保送面试的时候,这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

  常浩南周围的人群很快散掉了,这毕竟只是一次课程设计展示而已,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围着别人转。

  这个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瘦小身影才坐到旁边来。

  “浩南,不是,南哥,不对,南神……”

  “有事说事。”常浩南一边回答一边开始在记忆中搜索面前这个人的信息。

  李岩,辽省人,常浩南的同乡,跟他并不在同一个班,但毕竟有老乡这层关系在,因此二人之间也算是熟识。

  不过也属于毕业之后就没了联系的那种。

  “南神你觉得,你们组设计的这款歼7改进型,真的能装备部队服役么?”李岩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神紧盯着桌子上张漫画的那张效果图,眼神中仿佛闪着光。

  这个时候常浩南隐约记起来,李岩的父亲好像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不能。”常浩南果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李岩的眼神逐渐黯淡下来。

  “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还能有更好的?”李岩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设计图。

  他父亲就是一名歼7飞行员,实际上,还是一种很罕见的型号——歼7C的飞行员。

  这种前年才开始装备部队的新飞机,只是为了个全天候作战能力就大幅度牺牲了机动性,张岩在假期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自己父亲和同事抱怨新飞机的性能反而不如老型号。

  因此在他看来,常浩南的这种改进型几乎已经是至善至美了。

  “当然会。”常浩南点了点头

第16章 关于我看中的学生突然变成我师弟的这

  回事

  实际上在1996年,歼1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接近制造完成,对苏27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空军未来三代机轻重搭配的蓝图已经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装备一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号了。

  因此就算他的设计真的落地,最多也只会拿去外贸,取代原来时间线中歼7MG的地位。

  作为过来人的常浩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型号当做敲门砖。

  并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话就不能跟李岩讲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绝密,至少他一个大三学生是不应该知道太多细节的。

  经过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之后,答辩评审的下半场继续展开,但是在经过黄志强和常浩南两个组的展示之后,大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心去看那些并不完善的半成品设计了。

  坐在第一排的刘洪波教授脑子稍微有点乱。

  刚才在水房打水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学生说,那个歼7改进型的方案是从601所流出来的,并不是常浩南他们四个人自己的成果。

  从之前的答辩过程判断,刘洪波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无论是做主要发言的常浩南,还是对计算过程进行补充解释的另外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他们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来一个设计图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可能。

  一方面是他们交上来的设计说明确实有航空工业那帮人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太大了。

  学生成绩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课程设计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飞机设计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来,那可是个大麻烦。

  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刘洪波也不敢完全无视。

  但话说回来,如果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大张旗鼓地盘问调查,那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几个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首节 上一节 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