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23节

  因此,他一直关注的事情是,歼8C,到底服役了多少——

  正如二十多年后的军迷热衷于估计歼20的服役数量一样。

  听到解说员的播报之后,他赶紧把旁边的笔记本翻开:

  “某航空兵师……那应该是1师……”

  “两个团,比我之前估计的还要多一个,这么算的话,海军和空军加起来应该至少有6个歼击机团换装了……”

  “那……那岂不是140多架?”

  旁边一个人手一抖,直接把刚拿起来的啤酒罐掉在了桌上。

  “也不能这么说。”

  席博洋头也没抬:

  “开始换装不意味着换装完成,但不管怎么说,这才三年功夫,说明歼8C生产的速度非常快……”

  “刚才电视里面说,是我国未来反侵略作战的主力机型,那岂不是说明歼10和歼11都不太顺利?”

  另一个人的脸色显得不太好。

  张老显然想不到,自己加进去的那句话,还能让人产生这种联想。

  “歼10才刚首飞两年,进度不可能那么快,苏27是买的,国产型号也是进口零部件,显然不可能造太多……”

  席博洋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所以,未来六七年之内,说它是我军主力型号,还真就没什么问题。”

  “再说,别看歼8C是个二代机的底子,但之前军事报道上已经播过它发射霹雳11的镜头了,只要不在视距内格斗,国土防卫作战又不太吃航程,靠高空高速能力,未必不能跟三代机拼一下……”

  解释到这里,他抬起头来,重新看向电视。

  此时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下一个空中编队。。

  “正在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是人民空军新型远程歼击机梯队,这种飞机是世界上第三代远程重型歼击机的代表作……”

  解说员虽然没有提到具体型号,但坐在这里的人自然都能认出来,那是12架苏27SK。

  席博洋虽然刚刚嘴上那么说,不过真看到苏27出现的时候,眼里的期待和羡慕还是骗不了人的:

  “唉……估计等到再过10年,下一次阅兵的时候,咱们就能看见国产三代机了……”

  显然,这个估计对于旁边几个人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

  “10年……也太久了……咱们究竟要被美国人压多长时间呐……”

  “说久也不久……”

  席博洋灌了口啤酒,开始发挥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都才二十多,岁数最大的杨哥,也才三十出头,接下来,正是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估计等我们退休之前,肯定会看到那一天的。”

  “难道你们不觉得,跟国家一起经历这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么?”

  “……”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女解说员悦耳的声音重新响起,把其他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电视上:

  “接下来接受检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编队,由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两个不同型号歼击机轻重搭配组成,是人民空军新质作战力量的核心和典型,其中,重型战斗机……”

  这一段解说词,尤其长。

  当然也是得益于两种飞机出色的低速性能,给了解说员相对更长的时间来念稿。

  但后面的部分,席博洋已经听不进去了。

  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视觉上面。

  整个世界,对他来说仿佛都安静下来——

  五架飞机,呈楔队出现在镜头当中。

  最前面的一架和最外侧的两架仍然是他熟悉的苏27。

  当然,既然是国产型号,那么想必应该叫做歼11才对。

  这倒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

  夹在中间的两架……

  机腹进气、鸭式布局、翼身融合……

  “歼10,是歼10!”

  席博洋兴奋地直接弹了起来,甚至把椅子直接撞翻在地。

  虽然他在不到一分钟之前才下了判断,说歼10的进度“不可能那么快”。

  但这功夫,他哪还顾不上脸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扑到了电视前面,想要尽可能看清楚更多细节。

  只可惜这功夫的电视转播信号分辨率实在一般,哪怕凑到最近,也只能看到一个外形。

  “啊——”

  他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

  “我好想去现场啊……”

  ……

  而就在席博洋欲求而不得的阅兵现场,周瑞夫觉得自己的呼吸已经停滞住了。

  虽然早在这个型号首飞之前,情报部门就已经推测出了大概的设计方案,在试飞过程中,也没少派内线到132厂周围蹲草偷拍。

  但能在阅兵式上(相对)近距离观察到华夏尚未正式服役的飞机,仍然是极其罕见的机会。

  周瑞夫下意识举起照相机,把镜头焦距调整到最大。

  紧接着,他意识到刚刚已经把胶卷给卸了。

  周瑞夫简直想要抽自己的耳光,但光是后悔显然无济于事,只好对着白礼德大声喊道:

  “快,拍照,拍照!”

  与此同时,常浩南也抬着头,目视五架飞机逐渐接近,又逐渐远去。

  半小时前祝虞声的感觉,他终于也体会到了。

  歼11AS的01号机、两架歼11A涡扇验证机和歼10原始方案的01、03号原型机。

  每一架,他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尤其是最外侧的两架飞机,正装着4具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新型涡扇10发动机。

  或许现场99%的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区别。

  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会以为那也是跟前一个编队一样的苏27SK。

  但在相似的外形之下,却隐藏着完全不同的内在……

  对常浩南来说,就像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阅兵场上一样。

  借着转头的功夫,他眼角的余光瞟到了天安门城楼上。

  似乎,首长这次对着半空中挥手致意的时间,也格外长……

第769章 不一样的尾喷口

  实际上,刚刚解说员对这个空中编队的介绍是“国产新一代战斗机”。

  能被邀请过来观礼的,或许大多数并不懂空军,更不懂航空。

  但是一定都能看明白形势。

  更清楚国防现代化的意义。

  尽管在这条时间线上,上半年的巴尔干危机被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妥善解决,并没有在华夏国内引发太大的风波。

  可即便如此,整个90年代足够被人记住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

  尤其96年初的那段时间,虽然新闻公开报道的都是在东南方向进行演习的内容,并没有说的特别直白,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演习,其实大家心里基本也都有数。

  这才不到四年时间,没那么容易忘的。

  而这次阅兵特地拉高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是回应了当年的事情。

  有一种“军队建设奋发图强四年成果展”的既视感。

  哪怕看不懂,但结合雄壮的军乐和解说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自信。

  相比于当年的那次演习,更加内敛。

  却更加有力。

  而对于那些懂行,但又接触不到太多内部消息的人(简称臭军迷)来说,今天这一波,已经可以称之为饕餮盛宴了。

  比观礼台更靠前的媒体区域里,一名挂着工作人员胸牌的年轻记者,正架着照相机,恨不得把整个脸都塞进取景框里面去。

  “小秦,小秦?”

  在他身后,一名岁数略大的中年记者看着正在从远处飞过来的下一个三机编队,拍了拍仍然坚持把镜头对准头顶上的同伴:

  “下一个编队过来了,快别拍前面的了!”

  如果常浩南此时在附近的话,可能还会记得,这两个人,就是当年在第一届香洲航展上,他遇到的那个媒体二人组。

  三年过去,当年还只是个实习生的秦成邦早就已经转了正,而带他的老前辈刘建设也因为那次抓准风口而一波起飞,被总编提拔专门负责做国际局势和军事方面的主题,成为报社里面的几个副总编之一。

  然而,这波升职对于刘建设来说却是有苦说不出。

  他当年“精准预测”歼8C的出现,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实际上对这方面纯纯外行。

  以至于刚刚被提拔之后,半个月时间都没能写出一篇稿子来。

  好在刘建设颇有自知之明,在意识到大事不妙之后,就赶紧把秦成邦转成正式岗弄到了自己手下。

  结果这个板块还真就让他给做成了顶流,甚至还额外出了一个画册性质的双月刊杂志,虽然价格不低,但发行量仍然屡屡创下新高。

  连带着秦成邦也在年初晋升到副主编的位置,逐渐转向幕后工作。

  如今也就是赶上五十周年国庆这种大事,否则他们俩“元老”级别的人物几乎很少亲自出现场了。

首节 上一节 62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