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244节
我的论文应该在8月会发表,然后我最近也在写一篇人工智能领域有关的论文,毕竟我还是人工智能在读博士。
我和石溪分校方面也沟通好了,如果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能够答辩通过的话,那我能同时获得数学和人工智能的博士学位。
不过这个也不重要啦。
总之我会在9月全职回国任教,目前是一个归心似箭的状态,迫切希望能够回到祖国母亲怀抱,能够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当然,贡献不仅仅是数学发展,我想我能为祖国母亲做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林燃说这话的时候,想起前不久参加的线上募捐晚宴。
那位叫什么哈里斯的驴党议员募捐晚宴确实如同李小满所料在线上举办。
来的嘉宾名头也很大。
不仅有贝索斯,扎克伯格也到场了。
用大咖云集来形容毫不为过。
李小满和他简直无人在意,线上先是那个有着魔性怪笑的女人讲,然后各路大佬上去讲。
林燃感觉自己要被污染了。
但李小满说这女人很有手段,据说很有可能成为副总统的候选人。
林燃听说之后,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老美药丸,这也能当副总统?
和林登·约翰逊差到不知道哪里去。
尽管林燃也不认为林登·约翰逊有多牛逼。
但林登至少正常,这视频里的女人,连正常都做不到。
另外就是关于见贝索斯。
没能见到。
毕竟这不像线下募捐晚宴,你能抓住大佬强制一对一。
线上压根没机会。
林燃只是在摄像头里看到了贝索斯。
但他不觉得遗憾,恰恰相反,林燃知道该遗憾的是贝索斯,该后悔的是贝索斯。
彭倩听完后问道:“林博士,您不需要在国外做几年博士后吗?”
林燃微笑着说道:“抱歉,我有这个自信,我不认为在数学领域谁能够指点我。
做博士后是为了知道自己的学术道路要怎么走。
而我并不需要,我对前方的道路已经无比清晰。”
当然清晰。
鸠占鹊巢。
林燃不喜欢朗兰兹纲领这个名字。
就像他在1960年呆了六年之后喜欢教授这个名号。
所以要回国混个教授当当。
同样的,他也不喜欢这个时空,朗兰兹纲领叫朗兰兹纲领,什么朗兰兹纲领,应该要叫伦道夫纲领。
那么就要做出无法辩驳的贡献。
所以林燃会说自己要做的工作无比清晰。
彭倩内心惊讶于对方的自信,很少华人数学家在这方面这么嚣张的。
或者说自信。
彭倩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林燃的不同寻常。
无论是哪方面,都是如此不同寻常。
在某些方面格外知道要如何讲政治,比她采访过的院士说的还要更好。
但在一些方面又很狂。
像“我不认为在数学领域谁能够指点我”这种话,如果林燃就此沉寂的话,以后包被拿出来鞭尸。
“所以,你想好了要去哪里吗?”彭倩问道。
林燃:“没有,目前还在纠结。
因为大家都很有诚意,所以很纠结。”
林燃的专访当晚就被剪出来,百花社以“年轻学者的拳拳报国心”为题发在了微博上,然后清一色转发。
老实讲,只提了一句,就被冠上了这个名字,确实有点浮夸。
显然这就是一个宣传任务。
不过因为这是林燃,是最近这半年数学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全球顶级高校的数学系都在讨论他的最新成果。
是当之无愧的下一届菲尔兹获得者。
所以哪怕是有明显宣传目的在,是很正经的采访,也在简中互联网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微博热搜榜前十有两个和林燃有关。
“林燃回国”
“林燃菲尔兹”
一个排第三,另一个排第五。
“燃神说的太好了,这格局、这发言,简直无敌。”
“我只希望国家能给燃神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能够好好做研究,别搞得和许晨阳一样,回国了然后又走了。
希望该给的待遇要给上,该给的院士别因为人家年轻,所以不给。
到时候人家要走,现在宣传的有多爱国,到时候就有多尴尬。”
“欢迎,不愧是年轻一代,年轻一代要比过去的留学生爱国多了。”
“希望能来我们双鸭山,我看燃神是我们粤省人,就天然该来双鸭山啊。
双鸭山赶紧出动,该做的工作做起来!送上来的菲尔兹都不要是吧。”
“申海交大呢,交大给点力!”
在微博上,对于林燃的专访,微博上都主要是鼓励为主。
以及号召自己的高校赶快着手引进林燃。
在知乎上,相关回答就要理性得多。
“泻药,作为数学专业的在读博士,对于林燃回国一事,我持欢迎的态度。
虽然我和燃神从事的方向不重叠,但我认为他回国拥有非常标志性的意义。
才23岁就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的数学家,哪怕他就此什么都不做,他在华国数学史上也是不亚于丘成桐和陈省身的人物,至少排名前三。
更何况,以其表现和接受采访时候的自信来看,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那么就是一位已经是前三,有极大可能,这里的极大可能,至少也是百分之五十,能成为华国数学有史以来第一人。
华国数学第一人,在23岁的年龄,最年轻的时候选择回国,对华国而言,有很大可能,是欧拉之于俄国,高斯之于德意志的人物,无论用什么待遇引进都不为过。
当然,这是往夸张了说。
燃神能不能成为高斯或者欧拉一样的大数学家我不知道。
不过哪怕保守来说,以他现在的水平,起码也是小平邦彦之于霓虹一样的人物。
因为外界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短短半年时间接连攻克了多个数学难题,发表了三篇顶级刊物,提前预定了两年后的菲尔兹。
过去我们一直在讨论华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诺贝尔,后来屠先生和莫先生,解答了这一问题。
然后我们又在讨论什么时候有华国自己培养的菲尔兹,甚至把我们没出菲尔兹和应试教育过于死板联系在一起。
我们对燕大数学系80黄金一代抱有过期望,对韦神陈杲这些九零后数学家有所期待,而横空出世的完全过江猛龙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本科航天专业、博士人工智能的林燃,告诉我们就在这次。
这对华国数学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是天降惊喜。
就像欧拉东渡莫斯科,给莫斯科带来了现代数学一样,属于是从天而降的惊喜。
上面提到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我今天想讲讲普罗大众所不知道的。
我看各类自媒体上也很少有人提的一点。
为什么我会认为燃神最少也是小平邦彦之于霓虹。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数学研究发展到2020年的今天之后,它变得非常难,难到可能你研究的问题,全世界就那么十多个,甚至是几个人懂。
每次开学术报告,就这些人参加。
所以,每当涉及到大问题被解决,那么就需要开学术报告会,你得讲清楚,你是怎么做的。
就谈近的,怀尔斯证明费马猜想,学术会议足足开了3天。
在剑桥的牛顿数学研究所连讲三天。
而后来同行评审环节,花了两个月,他们发现有问题。
然后过了两年多论文才得以通过同行评审环节,在数学年刊上得以正式发表。
反面案例就是望月新一,说自己证明了,但在学术会议上根本没办法说服同行。
同行都不承认他真的解决了ABC。
这表示什么,表示哪怕是怀尔斯,他也要花很长时间来说服同行。
但燃神不用,燃神每次开完学术报告,能把他自己的证明剖析的非常到位。
靠讲课能够讲的人听得懂。
虽然他讲课的对象也是当代顶级的数学家,但这也足以说明问题。
说明燃神的讲课天赋强大,能够把最前沿,最顶级的数学证明讲明白,讲清楚。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