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275节

  “这像是飞进了一颗流星!”他惊叹道,声音中带着兴奋。

  通信因等离子体屏蔽而中断,持续约3分45秒。

  舱内一片寂静,只有仪表盘的嗡鸣声和宇航员的呼吸声。

  g力逐渐增大,达到峰值6.3g,将三人牢牢压在座椅上。

  阿姆斯特朗紧盯着显示屏,监控着轨迹数据,内心默念:“坚持住,系统一切正常。”

  他的身体被重力压得几乎无法动弹,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仪器。

  奥尔德林咬紧牙关,感受着胸口的重压。

  他回忆起月球上的轻盈步伐,心中暗想:“从月球的1/6重力到这6倍重力,真是天壤之别。”

  柯林斯则专注于反应控制系统,随时准备手动调整姿态。

  他的内心充满期待:“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家就在眼前。”

  控制中心内,林燃也跟着屏住呼吸,盯着屏幕上的计时器。

  通信中断的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克兰兹低声说:“他们应该快出来了。”

  林登·约翰逊则紧握椅背,低声祈祷:“上帝保佑他们。”

  在任务时间195小时07分00秒,通信终于恢复。

  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从无线电中传来:“休斯顿,阿波罗11号,我们已通过热层,一切正常。”

  控制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林燃从克兰兹手里抢过话筒:“干得好,尼尔!欢迎回来!你们在雷达上,轨迹完美。”

  电视直播中,CBS主播克朗凯特激动地解说:“他们穿过火海了!阿波罗11号安全通过再入!”

  指令舱继续减速,任务时间195小时12分08秒,阻力伞展开,舱体感受到一阵轻微的拉力。

  奥尔德林报告:“教授,阻力伞已部署。”

  此刻负责和他们无线电联络的,已经从克兰兹变成了林燃。

  紧接着,任务时间195小时12分56秒,主降落伞打开,舱体在空中轻轻摇摆,缓缓下降。

  柯林斯笑着说:“我们像个大降落伞在飘,感觉不错!”

  阿姆斯特朗点头:“比月球上的跳跃平稳多了。”

  控制中心确认:“阿波罗11号,卡纳维拉尔角,主降落伞确认,预计溅落点13.32°N,169.17°W。”

  林燃随即起身,把耳机取下来,转身对团队说:“准备迎接英雄归来。”

  16:50 UTC,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在太平洋溅落,水花四溅,波浪拍打着舱壁。舱体在海面上轻轻摇晃,浮力装置确保它保持正向。

  宇航员们松了一口气,解开安全带,彼此击掌庆祝。

  阿姆斯特朗微笑着说:“我们回家了,伙计们。”

  奥尔德林拍拍座椅:“这趟旅程可真不简单。”

  柯林斯开玩笑:“下次我得带点咖啡上来,这一路太累了。”

  救援直升机迅速赶到,海军潜水员靠近指令舱,安装浮力装置并打开舱门。宇航员们穿上生物隔离服,准备转移到“黄蜂”号航母。

  林登·约翰逊亲自在甲板上迎接他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林登·约翰逊隔着隔离舱的窗户向宇航员挥手:“你们是人类的英雄!”阿姆斯特朗回应:“谢谢,总统先生,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全球电视观众通过直播见证了这一幕。

  “今天,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探索精神无尽辉煌的见证。

  当奥尔德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他所代表的不仅是阿美利肯,更是全人类。这是一个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中的时刻,是我们敢于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时所能达到的巅峰的明证!

  这一成就,是无数年奉献、智慧与牺牲的结晶。

  从设计航天器的工程师,到冒着生命危险的宇航员,每一个参与者都为这一壮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铺平道路的先驱者,他们的远见与勇气,引领我们走到了今天。

  但这不仅仅是登月!它关乎未来无尽的可能,关乎太空探索的明天,关乎科学的突破与发现,更关乎对未来世代的激励。

  我们能去月球一次,就能去月球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未来会有月球城市,会有常态化往返于地球和月球的航班,未来普通人也能去月球旅游。

  我已经在期待教授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普通人在十年内能够去空间站旅游。

  登月只是通往宇宙的垫脚石,它提醒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当我们凝视那些从月球传回的模糊影像时,我们被敬畏与惊奇所联结。

  我们被提醒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脆弱,以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潜能。

  这一刻,超越了国界、政治与分歧,它是人类共同的经历,是我们集体的一次飞跃!

  让我们以此为起点!让这一刻成为探索与发现的催化剂!让我们继续挑战极限,探索未知,追求对宇宙更深刻的理解。

  登月不是终点,而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

  借用教授的话:‘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宇航员的一小步,更是人类的一大步。’

  今天,我们再次迈出了这一步,站在了新边疆的门槛上。

  让我们怀着希望与决心,坚信星辰触手可及,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承诺,一个对未来的承诺。

  我们站在这里,仰望星空,知道这只是开始。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继续前行,去触摸那些遥远的星辰,去书写人类更壮丽的篇章。

  因为今天,我们又一次的证明:人类的梦想没有极限,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是CBS新闻电视台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让我们期待教授和NASA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奇迹时刻,克朗凯特将在这些奇迹时刻通过直播和声音陪伴电视机前的各位!”

  地球上,电视观众久久不愿转台,依然沉浸在这场壮举带来的震撼中。

第242章 宿命和指引

  “巴兹,这些宇航员的素质如何?”

  1960的阿美利肯陷入了狂欢,所有人都在庆祝。

  媒体们都在采访。

  这样的时刻林燃经历过一次。

  上次美苏联合登月成功后,气氛也大差不差。

  当然,这次因为是阿美利肯单独完成的,加上全程直播,氛围会更加热烈。

  但本质上没有差别。

  宇航员们在医疗中心调养休息,总统先生在华盛顿发表讲话,准备等宇航员恢复之后着手举办盛大仪式。

  林登·约翰逊甚至还邀请了他参加圣诞节在白宫举办的先行庆祝仪式。

  不过林燃看出了林登·约翰逊并不是那么诚心,他显然希望能够单独享受来自媒体的聚光灯,冲散越战持续失利的阴霾。

  好歹这回算是他这四年总统任期的高光时刻了。

  民权法案的通过也是,但那更多被视为是肯尼迪的功劳。

  林燃于是以要回纽约参加自己号召举行的纽约盛大晚会,加上来自全美排名前八的国际象棋棋手们正在摩拳擦掌,希望通过对弈告诉教授国际象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林登·约翰逊听说后,林燃能感受出对方的如释重负。

  珍妮给自己安排的专访也在路上。

  不过在这个时刻,林燃更希望能和奥尔德林庆祝。

  不过不是1960年的奥尔德林,而是2020年的奥尔德林。

  在登月任务五十一年之后,他的感想。

  2020时空的阿波罗登月发生在1969年,2020-1969=51。

  奥尔德林纠正道:“抱歉,教授,他们算不上是宇航员。

  他们目前充其量算是宇航员的预备役,也就是菜鸟,我们当年在入选NASA之后,虽然官方说是宇航员,但在我们内部,没有执行过太空任务的都不会说自己是宇航员。

  这就好比空军学校的年轻学员,他们只是学员而谈不上是飞行员一个道理。”

  11月的申海很是寒冷,昆山也是如此。

  林燃和奥尔德林在别墅天台上对话,奥尔德林很喜欢和林燃交谈的感觉。

  尽管大家年纪相差很大,相差了接近70岁。

  但奥尔德林觉得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一开始他以为是对纯数大师的崇拜,他是轨道力学领域的博士,而林燃是纯数的博士,而且是手握菲尔兹奖的纯数博士。

  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称一句纯数大师不为过。

  这种来自数学能力上的天然压制,是奥尔德林一开始好感的来源。

  但随着过去三个月的相处,大家工作时候会有交集,私下也会聊聊。

  奥尔德林觉得对方非常懂自己,而且也很懂NASA和阿波罗登月。

  奥尔德林知道林燃收集资料,他过去没少见过、听说过又或者是电视节目邀请他和其他嘉宾,那些人都是阿波罗登月的狂热爱好者。

  这些爱好者们也喜欢收集资料、纪念品之类的东西。

  但他们的爱好和了解是停留在表面。

  而林燃不同,在很多事情上林燃的了解程度比他们27个人加起来还更了解。

  很多阿波罗登月上的技术细节,林燃的判断才是对的。

  甚至包括宇航员要怎么训练,奥尔德林记错的地方林燃也能指出来。

  这非常夸张。

  在奥尔德林的视角里,这种感觉就好像,明明登月的交会轨道明明自己全程参与甚至算是核心研究人员,但这位名叫伦道夫·林的年轻人就是比自己更了解。

  各种公式和推演信手拈来。

  自己背,还不如对方随手在白板上写起来快。

首节 上一节 275/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