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来见白玉京 第70节
李清然心中叹了一口气,以为陈执安之所以胆怯,便是因为如此。
可恰在此时,陈执安却深吸了一口气,挺起脊梁,昂首阔步走入红豆院中!
李清然也醒过神来,一并跟了进去。
红豆院中陈设简单,不过几间房子,三间亭子,又种了许多花卉。
不算寒酸,可比起李府其他的院子,简直有天壤之别。
商秋公主左右看了看,不由询问李老太君:“音希姐姐还是不愿意搬到其他院子吗?”
李老太君尴尬的笑了笑,微微点头。
商秋公主沉默不语。
出了十八年前那件事之后,音希姐姐的夫君,据说离开了悬天京去了江南。
音希姐姐离不开悬天京了,却也不愿再受李府供养。
她几次抗争,不能住得更远些,便以积蓄买下了隔壁的院子,就此独居。
过了二三年,李尚书不知为何又大发其怒,推平了隔壁院子的墙,将这红豆院纳入了李府的地块。
除此之外,音希姐姐这许多年来,就连院子里的吃穿用度,也都是用她自己的积蓄,似乎彻彻底底对李府失望了。
曾几何时,年幼的商秋公主曾经询问过这位曾教授过她弹琴的姐姐……
父母的骨肉恩情,又该如何还?
商秋公主清晰的记得,那时的音希姐姐固执的摇头。
“我与……水君,续了他的命,大致便算是还清了吧。”
商秋公主思绪纷飞,看向坐在一处八角亭中的李音希。
“可李尚书、李将军,却似乎不认为你还清了。”
第72章 他叫陈执安,自苏南府而来
红豆院比起李府的豪奢来说,确实有些简朴了。
可无论是墙垣之上,几株蔷薇蜿蜒攀爬,或是院角,树杆修竹亭亭玉立,又或是砖石铺就的蜿蜒小径缝隙中的探头青草,又或是小径尽头,养了几尾锦鲤的一泓清泉,都证明这院子的主人,是在好好生活着。
商秋公主仔细端详着院子,也觉得有些意外。
这院子,比起她上一次前来更好看雅致了些。
李清然自然知道这红豆院之所以变得更好,是因为陈执安送来的那封信。
“珍重身体、按时吃饭。”
不过仅仅几个字,就让因为与司家婚约而感觉越发消沉的李音希,更多了些希望。
骨肉亲情的力量,便真就这般大?
李清然心中暗想着。
而陈执安目光远远落在那一袭白衣上。
此时已然黄昏,在那暗淡的光影交错之处,这位屡次出现在他梦中的母亲,一袭罗衣轻柔垂落,在黄昏的微光中闪烁着清冷的光泽。
陈执安远远看到她的侧脸,却看到一种苍白,仿佛是被什么东西抽走了所有的血色。
再走近些,却见她眉头微微蹙着,似乎已然皱眉皱习惯了,甚至已经生出了几缕皱纹来。
直至此时,众人才看到李音希手中竟然拿着针线,膝盖上还放着几块宽大的锦布。
陈执安仔细看去,李音希正在刺绣,齐针、套针、抢针颇为熟练,针脚平行均匀,锦袍拼接处又十分细腻协调。
她在制衣,甚至已然有了许多经验。
只是,李音希缝制的是一件男服,又是缝给何人?
大约是这红豆院中极少有人来打扰的缘故,李音希缝制的颇为认真,甚至不侧头看上一眼。
直至有明显的脚步声传来,李音希才抬头看去。
此时小径上,商秋公主与李老太君走在最前,陈执安他们二人身后,小径窄了,二人挡住了他的面容。
“音希姐姐。”商秋公主隔着些距离,便轻声开口,脸上挂着笑容道:“你又在缝衣服?我几次来看你,你都在制衣。”
“商秋公主。”李音希站起身来,又小心将那些布匹、刺绣放在亭子中的石桌上,这才向着商秋公主行礼。
旋即她又看到李老太君,抿了抿嘴唇,问候道:“李老太君。”
她不曾称呼其为母亲,可称呼李老太君也算礼仪,无可指摘。
李老太君皱起眉头来,心中却有些刺痛,但又看到李音希憔悴眉梢中,带着的那一抹倔强,心中就越发烦闷起来。
那一些刺痛也就消失不见了。
“音希姐姐快些起来,若无其他宫里人在,姐姐不必向我行礼。”商秋公主这般说着,此时她已然快走到小亭前。
“时值傍晚,公主怎么来了?”李音希站起身来,匆忙收拾着桌案上的东西,想要请公主坐下。
“我带陈先生给你画像。”商秋公主步履不停,笑道:“未曾料到我不过信中一题,姐姐竟然会写信给陈先生,真是难得。”
“写信给……陈先生?”李音希有些疑惑,不由转过头来,看向商秋公主身后的人。
那是一位少年。
李音希看到了这少年的面容,看到了他的眸子,看到了他抿着嘴唇,正远远看着她。
不过刹那,似有洪钟大吕在李音希心头撞响,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她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执安皱皱的小脸。
想起襁褓之中,小执安的粉拳紧握。
想起与她分别时,始终安睡的小执安,忽然放声大哭,哭得歇斯底里,小小的舌头在唇中一颤一颤,仿佛要哭断气了。
更想起她低头吻过,泪水落在他的眉心,令他止住哭泣,咿呀咿呀朝她伸手。
再后来,便是离散之痛如利刃割心,便是无数个日夜,泪浸枕衾。
她日日夜夜,写了许多字,大致离不开“执安”二字。
她年年岁岁缝了许多衣服,却不能量体裁衣,只能在心中暗想揣测,如今她的孩儿,究竟长到了多高。
直至不久之前,她收到那一份极简单的书信。
信中她的执安孩儿说,总有相见的一日。
可是李音希却从未想过,这一日来的这般快。
五月初六的仲夏傍晚。
执安穿着一身宝蓝色衣衫,手中拿着画笔,就站在红豆院中的小径上,抿着嘴唇看着她。
只一眼,李音希便认出了陈执安。
她眼中浸出泪水来,陈执安却朝前走了几步,抬头看了看天色,道:“天将欲晚,再晚,便画的不那般好了,李……李小姐请坐,我来为你画像。”
陈执安宽大的脊梁,似乎挡住了商秋公主、李老太君的视线。
李音希无措地坐下,呆呆地看着陈执安。
陈执安从容架起画布,又拿出随身的画笔,拿出颜料来。
今夜的晚霞更加灿烂辉煌了,比秀霸山更高的天空,火烧云翻卷奔涌。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真是一片美不胜收的景观。
晚霞落了下来,照耀在李音希的身上。
陈执安想了想,点起一抹金色,点在纸上。
他要以金黄起笔,好好画这一幅画。
陈执安作画,商秋公主主动坐到了旁边另一座小亭中。
她隐约看到李音希眼中浸出的泪水,心中有些疑惑,可又看到陈执安再度提笔作画。
这一次陈执安似乎画的极慢,一笔又一笔,一层又一层,却又画得极认真。
就连李老太君与李清然都不由睁大眼睛,仔仔细细看着陈执安作画。
“可真美啊……”
李清然在心中感叹,不知是在赞叹陈执安的画,还是在赞叹这母子相会的场景。
可须臾之间,已然修到了璞玉境的李清然,却忽然感知到一缕真元跳动。
来自陈执安,却只是短短一瞬。
李清然未曾在意,只看陈执安作画。
——
户部尚书李铸秋今日颇为高兴。
今日他从户部衙门下了值,竟然恰好在官署街遇到故人之子,他便邀请这故人之子前去他府上,二人一同喝茶,顺便问一问他那故人的境况。
二人并肩到了李府,李尚书摘下了官帽拿在手中,进了东堂。
玄紫将军之子李扶疏此时也刚刚进了家门,便被李铸秋唤来,为二人倒茶。
“一转眼褚兄担任南海大都御已经十二年光阴了,这十二年以来,他每年回京述职,都要与我畅谈一番,好好喝一顿酒。”
李铸秋年已六十有六,精神十分矍铄,尤其是今日:“不曾想,十二年过去,岫白你竟然已经打下实打实的功劳,添作了五品的平野将军,为你父亲长了脸面。”
这故人之子名叫褚岫白,乃是南阳褚氏出身,他父亲乃是一方大都御,统管南海四州之地,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更不凡的是,褚岫白的母亲出自姑岚王氏,乃是大虞六姓之一的望族,也是大虞真正的贵门。
这样的出身,即便是户部尚书李铸秋都要高看一眼,所以哪怕是偶然遇到,他也盛情邀请这位年轻的平野将军,前来府上做客。
“李伯伯客气了。”褚岫白人如其名,虽然是立过功的将军,可看起来却像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儒生,容貌俊逸,说起话来也慢条斯理,涵养十足。
“严父也时常与我说起李伯伯,说李伯伯乃是户部主事,说李伯伯观天下之经营大事,洞若观火;理邦国的财富源流,调度有方,所见之言策皆切中要害,为圣上倚重,为同僚钦佩。”
褚岫白说到这里又微微一笑:“李府的玄紫将军也是岫白极钦佩的将军,今日前来,不曾面见李家的猛虎,倒是颇有些遗憾。”
李铸秋这般年岁的老狐狸,自然听出褚岫白说的不过是场面话,可他却依然大笑出声,看起来似乎十分高兴。
“岫白贤侄二十岁的年龄,便拿了偏将军的身份,带领铁骑深入北国草原,鏖战月余时间,带回来大离军士的头颅三千级,军户男女老少的左耳一万只!
上一篇:瞎教的功法也能成仙?大帝之姿!
下一篇:让你横推永生,你直接杀穿了?